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70歲男性大專教師近半年出現血便,體重減輕,但無明顯腹痛,不料大腸鏡發現直腸腫瘤,被診斷為第3期,經三軍總醫院運用術中放療創新手法治療,後續恢復良好,且腫瘤追蹤也無復發,已可正常工作。
三總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羅承翔表示,據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年有22457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其中直腸癌約3成,照當年度數據分析,僅有25-30%的人能在零或一期被早期診斷,可單純用內視鏡或手術處理,其餘病人可能都需要多個專科共同處理。
羅承翔表示,放射治療在直腸癌的處理上,扮演著極為吃重的角色。依腫瘤期別,放射治療可用於2或3期,搭配化療進行的手術前同步化放療先降低腫瘤體積,增加手術完全切除率進而減少復發率;若是疾病已進展為4期,也可針對腫瘤出血或是腸道阻塞等症狀進行緩和性放射治療,改善患者症狀及生活品質。
隨著放射治療的技術進步,以及和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之間的搭配,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放射治療。但對出現部分局部嚴重侵犯患者而言,因腫瘤侵犯到骨盆腔其他器官,即使經術前化放療,仍可能切除組織邊緣不足,容易局部復發,須術後追加治療,進而發展出手術中放射治療,局部加強放射劑量,既能控制腫瘤,同時減少正常組織傷害。
羅承翔說,三總於2016年引進微型射源術中放射治療系統,於手術室進行術中放射治療,利用氣球式裝療器透過腹腔鏡手術孔,針對高風險部位局部照射,相較傳統平面式之裝療器放射線劑量更均勻分布,且無須加大或增加手術傷口,已有多名患者受惠,局部復發率降低,且3-5年存活率增加,三總2022年2月於國際期刊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發表創新治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