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日前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組成新內閣,她除了期許新內閣是「溫暖、堅韌」的團隊,還交付四大任務,可見對陳建仁寄望之高。然而,外界對於新內閣卻普遍缺乏信心,甚至有人預言陳建仁恐怕撐不過兩、三個月。未來陳建仁內閣勢必充滿來自於民進黨內外的挑戰,能否加速改革積弊,穩定政局,甚至重建民眾對民進黨政府的信心,將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大挑戰。
一波三折的內閣改組終於塵埃落定,焦頭爛額的蔡英文固然暫時鬆了一口氣,民進黨卻未必能解除危機。民進黨立委認為陳建仁具有三大優勢:一、學者出身,社會形象佳;二、過去擔任許多改革召集人,溝通能力強;三、外交與宗教界人脈廣,具宗教家照顧弱勢情懷。乍聽之下,好像頗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完全禁不起檢驗。
首先,陳建仁固然是學者出身,也一再說學術是他的最愛,但只要有官可當,他就立刻放棄最愛,這一點醫界早有批評;其次,陳建仁在副總統任內,對蔡英文交付的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同婚等重大任務,固然都勉力達成,但成績卻零零落落。司法改革失敗被認為是九合一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當年倡言要建立「世世代代領得到、長長久久領到老」的新年金制度,如今勞保、公教退撫基金瀕臨破產的警報仍未解除;反同婚「愛家公投」也以過半票數通過。這些雖不能完全歸咎於陳建仁個人,但將其視為陳建仁的優勢,顯然也說不過去。
此外,疫情爆發期間,陳建仁為高端護航最力,較陳時中猶有過之;如今,高端疫苗始終未獲WHO通過緊急授權使用,國際間也普遍並不接受。這種違反醫學常識和倫理的做法,陳時中固然責無旁貸,陳建仁也是難辭其咎;而把民眾當成白老鼠,難道就是宗教家照顧弱勢的情懷?
撇開這些不談,蔡英文交代陳建仁的「階段性盤整各項防疫措施」、「社會照顧體系總檢討」、「持續提升國家基礎建設」以及「持續推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四大任務,都是可大可小、十分籠統的說法,階段性成果固然隨時都可以提出,但想看到顯著績效,半年內、甚至一年內卻很難達成。這也就表示,陳建仁內閣只是過渡內閣,目的在於「不求有功,只求無過」。
更重要的是,當前台灣面臨城鄉差距擴大、貧富差距擴大、產業發展差距擴大等問題,都是蔡政府錯誤的經濟與社會政策所導致;而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產業鏈試圖與中國大陸脫鉤,更是民進黨「倚美抗中」的路線造成。在有限的時間裡,陳建仁要想改變這些狀況,自然絕無可能。
顯而易見,陳建仁的真正任務是,在蔡英文僅剩的任期內穩定政局,不要讓她提前跛腳。但就陳建仁從政以來的經歷觀察,他既無霸氣又乏魄力,欠缺謀略又沒手腕,這就注定他很難肆應變局危機,也無法領導驕兵悍將,只能做個唯命是從的乖乖牌,但閣揆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陳建仁要做好工作,顯然是難上加難。
再加上他對政治不熟、與媒體不熟、跟民進黨派系也不熟,民進黨裡面不只有不少人想要指揮他,賴清德與他之間又有潛在的競爭關係。可以想見,陳建仁上任後,非但在野黨會強烈質疑他在高端疫苗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民進黨立委對他也未必會全力支持。在腹背受敵的狀況下,陳建仁只能充當傀儡,幫蔡英文擋擋子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