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歲男性保險業務員,近1年來右耳常常會聽見相當嗩碎且不規律的「沙…沙…沙」,彷彿收音機頻道沒有對準時所發出的聲響,在安靜環境中會更為明顯。談業務時,都得刻意坐在客戶右手邊,使用左耳去聆聽;否則,對方說話音量不夠或速度太快,右耳就會聽不清楚,感覺詞句都混在一起會錯意。
就醫時,聽力檢查顯示右耳在高頻處已有輕中度聽力障礙。深入檢查後發現,耳蝸功能雖然完全正常;但聽神經功能卻是不良,且愈往高頻處愈嚴重。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遠端耳蝸神經病變症候群,只有神經性聽覺功能受損,耳蝸聽覺功能及前庭平衡功能卻都是完好健康的。根據解剖生理,遠端耳蝸神經用於收集耳蝸聽覺訊號;接著在內聽道內,跟收集前庭及半規管平衡訊號的前庭神經,併在一起成為聽神經(前庭耳蝸神經),這是顱底最長的顱神經。最後從橋腦及延髓交界處進入腦幹。
迷路動脈用於供應遠端聽神經的血液循環,自前下小腦動脈分支出來後,沿著聽神經在進入內耳前,會再分出一支遠端耳蝸神經動脈。一旦這條小動脈出現病變,例如狹窄或栓塞,就會影響到該神經段落;耳蝸神經纖維受損,無法完整地傳遞耳蝸所產生的聽覺訊號,特別是高頻處(在傳遞訊號時需要更多的神經纖維),出現神經性聽障與代償性耳鳴。
治療此病,會以降血脂、口服抗血小板劑及足量飲水為主,建議長期服用高純度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搭配規律運動,利用血液在動脈內的快速流動,清除沉積於血管內皮上的脂質,避免該動脈繼續狹窄或阻塞。若是發生於病毒疫苗注射後,大多是自體免疫反應攻擊動脈內皮所致,儼然急性耳中風,會建議儘快使用副腎皮質素或免疫球蛋白,降低免疫反應,中和掉抗體,或許可以保住聽力,預防耳鳴。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