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狀紅疹奇癢 壓力大爆蕁麻疹

醫師唐佑任說,皮膚癢疹要了解成因,預防及治療同步施行。(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男子脖子、手臂及身體奇癢,發現皮膚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塊狀浮腫的紅疹,擦了止癢藥膏、藥水還是癢得要命,甚至帶著些微刺痛,只能不停搔抓。經醫囑服藥、按摩並放鬆休息,蕁麻疹及痛癢感於夜間漸漸消除。

台中榮總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經主治醫師唐佑任辯證,患者身上各部位浮腫、微紅且略微偏白的塊狀紅疹,應是工作壓力大引起急性蕁麻疹(風疹)發作。先於曲池穴、血海穴針灸,並開立清除體內風毒袪濕清熱的中藥,叮囑返家可持續穴道按摩緩解癢感,放鬆心情、避免洗澡水過熱。

唐佑任表示,搔癢感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一味擦藥止癢恐治標不治本;民眾可先觀察日常各種致癢因子,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

致癢原因大致可區分為「外在接觸」、「內在體質」及「疾病引發」,例如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春夏易發汗皰疹、洗澡用過熱的水易造成乾癢等,皆因外在接觸引起;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懷孕體質變化或食物、藥物過敏造成的皮膚癢,則是因「內在體質」導致。另外,也有因黴菌、疥蟲感染(疥瘡)、尿毒症、糖尿病、膽道阻塞、寄生蟲等「疾病引發」的癢疹,原因不同,診療方式也不同。

在過敏性皮膚炎方面,中醫用荊防敗毒方、解毒清肝方,並加服調中益膚方,加入人蔘、防風、蒲公英等,不但可清除體內濕熱,也強肝固脾以改善體質,使病患盡量不受過敏原影響加速康復及避免復發。

唐佑任提醒,當皮膚有癢疹時,飲食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人工合成物,可多吃淡水魚、新鮮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並攝取足量的蔬菜幫助肌膚修復,烹調以蒸煮取代炒炸或燒烤,因高糖油鹽可能導致皮膚症狀惡化。

此外,若懷疑對食物過敏,建議先停食海鮮,特別是有殼類(蝦、蟹)及深海魚(鮭魚、鱸魚、鯧魚及白帶魚等);也建議停食堅果,特別是花生及麻油,避免上火。也避免食用芒果、奇異果、榴槤、草莓等易致發過敏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