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老鼠藥 1小時送醫黃金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24歲澳籍交換生4月初在台誤食老鼠藥,目前仍在北醫附醫住院。毒物專家表示,台灣每年約收到數十件老鼠藥中毒案例,多是蓄意,少部分是高齡者與6歲以下孩童誤食,也有極少部分是被下毒,誤食後1小時內是送醫黃金期,但因滅鼠藥代謝較慢,最長需要8個月才能代謝完畢。

針對澳籍淡江大學交換生4月初發生老鼠藥中毒,收治個案的北醫附醫29日發布聲明指出,個案診斷為第2代抗凝血劑類滅鼠藥中毒,就是「超級華法林」中毒,因為治療過程藥物過敏反應轉入加護病房,目前病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意識穩定。病人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亦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老鼠藥。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每年約接到3000多通諮詢電話,與殺鼠藥中毒有關的,每年大約數十件。

事實上,殺鼠藥不論是顆粒狀的誘劑或液體都會有明顯標示,並不容易誤食。楊振昌說,滅鼠藥因取得難度較低,過去收治過不少蓄意食用的案例,但至今未有人喪命。近年殺鼠藥中毒多是蓄意,誤食件數少,因殺鼠藥都是使用在家庭或居家環境,所以會不慎誤食殺鼠藥的族群幾乎是6歲以下幼童,及因為視力不好或認知功能退化的老年人,另外還有部分是喝醉酒後誤食。

楊振昌指出外國文獻,誤食1毫克「超級華法林」,人體就會產生中毒反應,臨床則發現是4毫克造成中毒,但無論如何,致毒量都非常少,「超級華法林」屬於長效作用,是緩慢影響肝臟維生素K循環,一般來說,誤食後24小時才會出現症狀,約36至72小時是作用最強階段。

楊振昌提醒,誤食毒藥一定要盡快就醫,把握誤食後1小時內的送醫黃金期,有助提高洗胃或使用活性碳吸附毒素效果,千萬不要在症狀出現後才就醫,以免毒素遭身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