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錄取不報到,錯的是勞工?

王冠斌

勞工在追求可以選擇企業的同時,如何成為被求才,而非徵才,才是世間大道理。(示意圖,圖中人物非當事人。資料照)

最近網路新聞披露,人事主管錄取十一人,只有一人報到,還為此抱怨,並認為是勞工素養太差,如果不同意任職,何必來面試、也同意報到?怎麼可以說不來就不來?這素質太差,還為此貼文,期待得到一絲同溫層的溫暖,但卻忘了,在現在的勞資關係中,勞資是對等的,沒有人有義務來面試就代表一定要來報到;而相對的,勞工到公司任職,公司是否就有做到照顧勞工?

就近十多年來,企業說景氣不佳,說解僱就解僱,也並未考量到勞工的生活,最多也只是依法資遣,但對於勞工而言,這金錢是不足的。眼見,許多公司大股東還是買豪宅,或是一直作人設作公益,公司花錢作公關,把自己塑造成善心人士。因此,錄取不報到,錯的不是勞工,而是雇主錯認為,給工作是一項恩賜,而非是一個勞資對等的過程。

近八年多來,勞資關係的發起及勞動主管機關的協助,到近年來的勞動事件法,讓勞工有更多的權利可主張,也不再弱勢。反觀企業主,因勞基法相關法規錯綜複雜,從勞基法、就服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性平、就業歧視及最近火紅的性騷擾等,都要讓企業主費心,小者罰款,大者傷筋,更甚者,還有可能面臨入監服刑,這可謂勞工的大勝利,但卻因此更讓資方開始對勞工產生敵意,並不滿主管機關的放任(或稱之為打手)。就整體而言,是一個社會的損失,也是國家最為可惜的力量損耗。

每年一些雜誌,總是會公開哪些學校及科系為企業主最愛的學校及科系,但細看其相關指標,才會真正發現問題的現象,也更可見各校的專長上,也是學生是否符合國際的人才需求,還是一個穩定的勞動力來源,是一個門內人才看得懂的玩味性意義。

曾經協助某一企業,其三代每天開豪車,一個輪框連輪胎就要四十多萬,這對於一個月薪不到四萬的勞工,心中自有感觸,要他賣命,自然不可能,能把工作作好,正常上下班,基本上就值得感動了。所以,常和企業主及其接班人說,上再多的接班人課程都沒有意義,應該多上社會學;也就是說,多懂勞工在想什麼及要什麼,會比上一些知名課程,來的實戰多了。

不斷地和企業主及人資分享,所謂的人才或人材,基本上,道理談的只有一個,別人不笨,自已也不可能最聰明;所以,要人能進得來、留得住及為公司付出,只有一句話,是沒有能力還是沒有意願,如此而已。因為,沒有能力,勞工會懂,沒有意願,只是在種下未來的禍因。

而在和各勞工團體演講時,也常和勞工分享,不好的企業,真的無須浪費時間及智慧,如何讓自已成為被用經濟角度來購買的對象,所以,自身能力的提升及投入,才有這個可能。所以,在追求可以選擇企業的同時,如何成為被求才,而非徵才,才是世間大道理。

勞資關係,與其浪費時間去試圖往同溫層求得一絲慰藉,自應該去理解,為何別人來面試卻無意就職?這都一再佐證,不是勞工態度不佳,而是自身公司,在市場上未能讓人珍惜。所以,錄取不報到,錯的不是勞工,而是整個公平的社會,即競爭。

(作者為勞資關係獨任調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