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高峰期 落實洗鮮分熱存 勿生食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每年5~10月是細菌性食物中毒高峰期。食藥署提醒,落實「洗鮮分熱存」及「山泉與動植,不採食」的5要2不原則,儘量不生食並徹底加熱食材,避免食物中毒。

食藥署統計,民國102~111年食品中毒案件,每年5~10月為國內細菌性食品中毒案件高峰。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不論於何時何地供膳或用餐,都應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洗鮮分熱存,要落實」,也就是洗手、新鮮、生熟食分開、徹底加熱及注意保存溫度,還有「山泉與動植,不採食」的2不原則,

鄭維智說明,不管是肉類、水產品或即食蔬果,調理食用前應徹底洗淨,可預防相關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烹調前後也應洗淨雙手,並將生、熟食使用不同器具分開處理,容器具於使用前後應保持清潔,避免交叉污染,且食材應充分加熱後再供食用。

此外,隨國人飲食習慣趨於國際化,鄭維智提醒,食用生菜沙拉、生食海鮮,甚至在熱騰騰的白飯上搭配一個生蛋黃等,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食品致病菌如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等容易叢生,倘生食或未徹底加熱後食用,就可能發生食品中毒,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