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40歲男子因左膝蓋傷口潰爛,經治療1個月仍無法改善,於是前往台中榮總求診查出是陰溝腸桿菌株造成,經感染科團隊系統性文獻回顧,統合陰溝腸桿菌常見抗藥性菌種在全世界抗藥基因分布,其論文獲國際期刊「國際抗菌劑雜誌」發表。
台中榮總感染科醫師葉庭光指出,抗生素大量的使用,多重抗藥性細菌在全世界各地逐漸增加,成為臨床醫師與病患夢魘。多重抗藥性陰溝腸桿菌易造成肺炎、腹內感染、泌尿道感染、傷口感染等,若進展至血流感染,可能出現持續高燒、畏寒,甚至意識不清或休克。
他說據統計,醫療院所內常見腸桿菌,除克雷伯氏菌、大腸桿菌外,陰溝腸桿菌為第3大抗藥性腸內菌菌種。
葉庭光表示,一名40歲男子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因左膝蓋傷口潰爛,在附近診所就診、用藥,但治療1個月仍未好轉,且出現腫塊,於是前往中榮求診,經組織切片發現為惡性淋巴瘤,其傷口潰爛部分以及骨切片的細菌培養,都發現多重抗藥性的致病菌。
經實驗室鑑定發現,該菌株屬陰溝腸桿菌下的Enterobacter hormaechei,並攜帶特殊的β-內醯胺酶抗藥基因,治療上棘手,往往需要後線抗生素如碳青黴烯、黏菌素或合併多種抗生素治療。
中榮感染科團隊經系統性文獻回顧發現,統合陰溝腸桿菌常見抗藥性菌種Enterobacter hormaechei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種類的β-內醯胺酶抗藥基因,台灣也有類似的抗藥基因分布。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說,感染科團隊系統性回顧論文在去年10月發表在高分國際期刊「國際抗菌劑雜誌」,影響分數15.44分。未來在面對陰溝腸桿菌的感染,臨床人員需要更加警覺,因為致病的菌株可能是高度抗藥、更加棘手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