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藏在玻璃罐裡的綠意
文/攝影 Ali
說很生活化的生活環保,或許該先認識一下其歷史起源。
生活環保史是一門相當新的學科,始於1960年代和1970年代。這是對全球環境問題日益認識的直接結果,這些環境問題包括農藥對水和空氣的污染,臭氧層的消耗以及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的增強。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歷史學家開始利用上一世紀發展起來的整個科學學科和專業領域的知識來尋找當代問題的根源,我們可以區分19世紀的兩個重要環境歷史起源:生態學和地理學。在現代環境史中,生態概念被用來分析過去的環境,地理學則被用來研究不斷變化的地球。在地質,氣候,生物和人類力量的作用下,地球表面不斷變化和重塑。二十世紀初,地理學家強調了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物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的概念首先由Annales學派的歷史學家採用,以描述塑造人類歷史的長期發展。
生活環境歷史的另外兩個根源是考古學和人類學,後者將生態學引入了人類科學。麥克尼爾(McNeill)和托馬斯(Thomas)的著作,就跨學科,跨大陸乃至世界範圍的研究,後來,生態學和跨學科方法成為環境歷史的兩個重要特徵。
這些是1960年代生活環境史建立的基礎。羅德里克·納什(Rodrick Nash)在1921年發表在《太平洋歷史評論》上的一篇有關過去人類社會對環境的影響的文章中創造了生活環境史一詞。羅德里克·納什的著作最初是單方面的:他研究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但他也得益於Worster,Pfister,Brimblecombe,Ponting等人的相助,生活環境史變得逐漸成熟。目前,生活環境史已成為一項國際性的跨學科的事業。
以上生活環境史說起來還真有點枯燥無味,但其實目的說的就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生態環教保護的事情,只是一般人並未在生活中感知其重要性與必要性罷了,而有些生活環保的事情可能須依賴正負等公共機構來執行,有些則不是,人人生活中就已經在做了,或視而不見。
那麼,看看我們對生活環保中的運用吧。
比如,大自然中的各種美麗植物是被人們欣賞羨慕歌詠的,對喜歡假山假水的中國人來說,將大自然縮小,再判入自己的庭院中所塑造的園藝,又哪能缺少植物這主角?
因此,也發展出各種花藝,盆栽……等等的園藝藝術,讓人在家裡室內也能享有如同在大自然中花草的風姿。
那天,我在機場就發現這從天花板高高垂下,用大大玻璃罐如裝上物件一樣,它卻裝上了綠色植物,然後在玻璃罐內接上燈泡,不知是否LED植物生長燈 ,但這樣的設計卻如燈具般讓我激賞。遺憾的是,如果玻璃罐採用的是各種不同淺色的有色玻璃罐的材質,那麼這樣的創意燈具足以讓人們透過不同的彩色玻璃罐,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了,同時如果是在LED植物生長燈 的光照下,玻璃罐內的植物也能自行光合作用而生長,讓人們見識到裡面植物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與景致,那真是一種有趣的視覺享受。
不過,類似的設計在國外似乎已風行多年。有位設計師設計出一款玻璃容器檯燈,稱之為Display檯燈,它從底座到燈罩,從傳統的檯燈的設計角度看中,似乎浪費了大量的空間,但是使用這款酷炫的新型檯燈,原本被視為浪費的空間卻是可以被獨特地回收的,因為外面罩的是一層手工製作的復古風格kozo紙,除了可在損毀後在罩上新的一層紙張外,還能營造出柔和的光線,重點是這款獨特的燈具有一個大型透明玻璃底座,裡面有40瓦燈泡,其他的空間可用來種植一些熱帶植物如仙人掌,擺在桌上具有十分視覺感的效果。
還有一種德國設計的讓植物能在玻璃罐自給自足的燈具設計,就是要讓人們別擔心生活在黑暗的空間,讓難以種植的植物也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款叫Mygdal燈具的設計,它裝設有自己的自然光以支持其植物繼續活下去,它會形成一個完全自主的生態系統,允許植物在最不可能的環境中進行光合作用,它除了明顯的設計吸引力之外,玻璃罐內的熱帶植物會在夜間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希望與視覺享受。
其他如外罩的玻璃罐,乾脆就以傳統燈泡的造型,來與燈光和植物做結合,給人更有燈泡藏有植物的異樣感覺。可見,在國外如果要營造一種童話般詩句般的獨特燈光效果,這種結合外觀和植物和光線的燈具是相當受到歡迎的。
但這樣設計的植物養成玻璃罐,如果試著被懸掛到在家裡戶內的玻璃窗邊,就不宜加設LED植物生長燈了,因為白天熄燈後可讓裡面的植物自然享受陽光的賜予,一旦晚間打開燈,玻璃罐裡的植物就可能不宜永遠處於二十四小時的光合作用中了。
不過,作為一種綠藝設計,一盞真正意義上的環保燈卻也充滿生命力,那天,我站在機場的一角,它,還是讓人不禁仰頭多看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