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兩蔣日記返台,重塑近代中國史、台灣史助力(上)

1665

■賈忠偉

經過十年的纏訟,美國加州聖荷西聯邦地區法院在日前已經將「兩蔣日記」的所有權判給了中華民國國史館。也就是說,總共五十一箱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檔案包含了兩位蔣故總統的個人日記,以及他們在位期間的演講稿、外交信函跟政治檔案等將在近期從美國運回台灣。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如果在八月十一日之前相關主張所有權人沒有上訴動作,兩蔣文物即可順利在八、九月運回台灣,國史館希望在明年上半年能開放國人上網查閱。

不管評價有多兩極,我想沒有人可以忽略兩蔣對近代兩岸、亞洲、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第一副所長暨檔案館館長魏肯(Eric Wakin)就表示,蔣中正日記是館內浩瀚收藏當中,最受歡迎也最多人調閱的專檔,每年都有超過三百名參觀者慕名前來,可說是學界研究近代中國必讀史料,學術重要性不言可喻。

大陸著名歷史學者,也是重要的蔣中正研究專家楊天石教授曾分析說「日記有兩種,一種是主要寫給別人看的,一種是主要寫給自己看的。」楊天石認為,「蔣的日記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為蔣在日記裡,寫了許多個人隱私與個人情緒,而這些完全不符蔣所試圖塑造的「偉人」形象。

中研院近史所退休副研究員張淑雅也認為,一個人如寫五十七年日記都是給別人看實在不可能。她認為老蔣當年除是在「一日三省吾身」影響下寫日記,也透過寫日記發洩情緒、整理想法。

曾經為《蔣中正總統五記》套書作序的前國史館館長呂芳上教授在序文中則指出:日記本屬個人生活方式的記錄,是「我之歷史」,但不能沒有社會性—涉及他人、他事的記載,日記歷史文獻價值因此存在,故就歷史研究言之,史家早就視日記為史料之一種重要形式…正因日記內容「洪纖畢包」,材料廣泛,如記載時間拉長,固為日後歷史留下大量線索,提供歷史研究絕佳素材,同時是執筆者記錄當下作為自行修身、事後檢討反思的依據,此即宋明理學家「自勘」、「回勘」的工夫,曾國藩的日記,蔣中正寫日記,均寓此意。

不過一輩子都批評蔣的李敖就堅持的認為「蔣中正常用日記騙人」。李敖生前還曾引述于右任的話說「台灣只有一個人能寫日記,就是蔣中正」,因為其他人如寫了日記會被抄家。

(作者為文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