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騰衝土鍋子

■劉先昌

如果你聽到「火山熱海」名詞,當不難想到因火山地型導致地熱,這樣有溫泉的地方,理所當然成為旅遊區。雲南省保山下轄的騰衝市,就是這樣的地形,由多個火山群組成,具有年輕、活動頻繁、分佈密集、種類齊全的特徵,目前地下岩漿仍在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熱能,因此該區成立「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招徠了無數外地遊客來此旅遊和泡湯。

當地老百姓亦頗顯幽默,將當地流行的土鍋子稱為「火山熱海」,看著燃燒的火鍋底座,湯汁滾滾的鍋內,你會為取名的貼切會心一笑,它已成為導遊作騰衝特色介紹時的亮點,當外人真正嘗到土鍋子的味道後,會為它的豐富食材與帶著醇香美味而讚賞。

2016年春節我獨自來到騰衝市,住進汽車站旁的一家旅館,當日遊完怒江後返回住處,已是大年夜的下午。這個旅館是營業兼住家,老闆婆媳正在廚房整治一個大火鍋,它看起來笨重但色澤接近陶土,此時鍋內已佈滿五顏六色食材,是我從未見過的菜餚。他們在鍋底添加柴火,溫度上升後鍋湯香味四溢,老闆的母親熱情邀我圍爐,但是我已答應車程一小時外山區朋友的邀約,因此感謝他們的好意,雖然無福嘗到它的美味,但這一只放在地上的土鍋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2023清明節前我又來到騰衝,住進市郊北海鄉朋友的「諭蘭庄園」,他們以經營果苗兼收購松花粉、羊肚菌農產品,客人遊園時也順便點餐,看著老闆夫婦收發貨又招呼客人,忙得不可開交,但能看出庄園前景十分看好。

清明節前一天的庄園,我又看到土鍋子被擺在地上,不同的是這一次竟然有十二只之多。員工正在為新購的鍋做「煉鍋」程序。原來是新進的陶鍋不是立刻能用,底下先燒著柴火,再用熱水注入鍋內,檢查陶瓷部份有否裂痕?燒一陣子後,將青菜放入烹煮,仍要觀察它的品質,待柴火燒盡鍋也煉好,重新洗淨,為明日備用。

隔日早晨,他們準備了一只豐富的土鍋子擺在庭院,碗筷特殊的擺法,讓人一見就知是作祭拜禮儀,原來是有了好吃食物先讓祖先享用。騰衝漢人多是明朝戌守邊疆軍人的後裔,他們將中原文化帶到邊區,慎終追遠的清明節,比起內地許多地方還要隆重,奇特的是,當地人常邀外人一起「獻墳」祭掃祖先,儀禮過後,全家即席而坐,吃著帶來已燒著熱騰騰的鍋子了。

這一天的中午到晚上,我看到庄園內竹編屋、院子內的圓桌上,擺滿了菜餚,當然那一只熱騰騰的「土鍋子」也被置放在桌子中央,一批批的客人陸續入座,老闆夫婦也請我就坐陪著其中一桌客人,我們品著美酒開懷暢飲,也吃著鍋內美味食物,這時候才知道每年清明節前夕,庄園都要以土鍋子招待親朋好友,並且是純請客不收取費用,這種促進友誼的作法,似乎感覺像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嚴大手筆的做法,難怪庄園生意日益火紅興旺,原因其來有自。

土鍋子是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看似簡單實則製作工序繁瑣。必須先用鮮肉骨頭湯熬成底料,再按照特定放置順序,將上豌豆、蠶豆,青菜、淮山、黃筍、酥肉、蹄筋等食材,慢慢燉煮幾個小時,上面鋪一層泡皮,這個口感香味俱佳的泡皮,是用洗淨的鮮豬皮曬乾後,用油炸過後用冷水浸泡,再切成薄片,泡皮之上點綴一圈加工過的紅黃兩色蛋捲及肉圓百合,於是色香味俱全、好看又好吃的土鍋子即成,當地人習慣以乾醃菜做成蘸料,搭配起來十分開胃爽口。

在鍋具方面亦有講究,他們絕不使用金屬鍋,只用本地獨特工藝燒制的土陶鍋,而且講究慢火慢煮,因而使菜味鮮甜醇和美味無比。土鍋子用罷後,因其材料的特性,清洗時不能使用洗潔精,而是用淘米水或清水清潔,待下次使用時食物依然美味。

騰衝土鍋子以往多在春、秋二季到山野掃墓祭祖及過年節時食用,現今由於旅遊發達,外地人來此多指定要吃獨特的「土鍋子」,因此它已不再受限於清明及節慶,成為飯館常備及日常宴客用餐。吃土鍋子時,十人八人圍成一圈,歡聲笑語,氣氛熱烈,看著鍋內的湯汁翻騰,底座火紅炙熱,正像那蒸騰的火山與滾燙的地熱,溫暖著享受美食客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