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

連服瀉藥7天不見效 速就醫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指出,協助排便的藥品分為5大類,民眾請教醫師或藥師,選擇最適合的藥品服用。(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指出,現代人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使便秘問題成為普遍的困擾,甚至有民眾長期依賴藥品來排便。藥師李懿軒指出,若吃了瀉劑後3天仍不見效,或連續服藥超過7天狀況沒變好,就應盡快就醫。

李懿軒表示,長輩們使用保健食品或補品也應注意,如鈣攝取過多,也會造成排便不易的副作用。78歲李姓老翁,每日用藥超過10種,但還使用含鈣成分的綜合維他命,及每天服用2顆600毫克鈣片,光吃藥就吃進1400毫克鈣,且又服用氫離子阻斷劑,造成鈣吸收不易,反而使影響腸胃蠕動,造成便秘。

李懿軒指出,最自然的促進順暢排便,是要多吃纖維素,規律運動並培養排便習慣,且要多喝水,民眾也可補充一些益生菌,服用藥品協助排便時,應注意若吃了瀉劑3天後還是沒有排便,或是連續吃7天症狀沒有緩解,都應儘速就醫,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而不只是單純的便祕。

食藥署指出,瀉劑種類主要分為5類,1、刺激性瀉劑:直接作用於結腸,促進蠕動以達到幫助排便的效果,但對於患有腸胃道阻塞、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民眾,應避免使用刺激性瀉劑。2、鹽類瀉劑:促使刺激腸道水分分泌,卻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的風險,腎臟功能不良或患有充血性心衰竭的病患,使用鹽類瀉劑前應接受醫師的評估。

3、膨脹性瀉劑:能夠吸收水分並膨脹以促進排便,但這種藥品作用較緩慢,使用時應搭配足夠的水分,患有腸胃道阻塞、腸胃道潰瘍、狹窄或粘黏狀況的人應避免使用此類膨脹性瀉劑。4、高滲透壓瀉劑:促使腸道水分增加並刺激腸道蠕動,使用時應在便意強度持續後再進行排便,因為若在使用後立即排便,可能導致藥品被完全排空而失去效果。5、濕潤性瀉劑:促進腸道內油水混合,使糞便軟化,更容易排出體外。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