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內惟藝術中心 親民生活化

內惟藝術中心純白不規則造型建築,呼應地景特色。

內惟的發展多變,從溫泉區、工業風,到如今充滿藝術氛圍。在內惟區域的高雄美術館園區,增加「新朋友」,純白色建築映入眼簾,那即是內惟藝術中心。不同一般藝術中心的宏偉、充滿氣勢的展演廳,它更親民及具生活感,結合展間、電影廳、修復中心、書屋、文創商店和輕食料理,呈一字形排開,藝術不再遙不可及,跨域結合,讓人輕鬆登上藝術之丘。

 文.圖/記者林雪娟 

聲響實驗享受聲歷其境
蔬菜樂園讓孩子遊於藝

入口處的《內惟聲響實驗》定時響奏古典、國樂、台灣民謠等曲目,以音箱讓人以身(聲)歷其中。

內惟藝術中心由十六個純白色不規則四邊形建築量體組成,呼應柴山高低起伏外觀,為融入自然景觀的綠色建築,長條形也呼應街廓,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等肯定;內部空間幾經轉折,在採光、光影、植栽等,都經過設計,每處轉角各有不同驚喜,綿延的白牆更成為拍照打卡熱門景點。

踏入大門,入口處的《內惟聲響實驗》定時響奏古典、國樂、台灣民謠等曲目,數十個音箱定期展演,因建築所形成的獨特音場環繞,讓音樂氣勢磅礡,特別的是,不只近距離聆聽,你還可以身(聲)歷其中,每個音箱都是不同樂器的聲音,駐足聆聽,猶如音樂教室,還可以站上指揮台,體驗、互動,讓音樂欣賞擁有全新感受。

中心規劃「蔬菜樂園」,透過遊戲,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藝術學習。

藝術也可以很簡單!中心以旁邊的傳統菜市場為發想,規劃「蔬菜樂園」,透過遊戲等方式,讓生活日常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藝術學習。

「內惟」地名從何而來?內惟區域又有怎樣的故事,展間從自然文史、環境變遷、產業發展等,透過馬卡道人與海盜的傳說、清代文人創作、溫泉泉脈、出身眷村的拳王以及有山、埤塘、河流和土地,從農業聚落到工業小鎮,壽山的低鳴,透過藝術的詮釋,縈繞在內惟自然與歷史裡。

內惟這塊土地數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從挖掘的許多陶片、獸骨等物印證。

出土文物見證歷史 AI科技變身藝術

原住民族「馬卡道人」在內惟這塊土地生活著,在日本時代也挖出包括陶片、獸骨等物;另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牛稠子和大坌坑文化遺留,包括貝類、陶環、石刀等遺物出土,更揭示內惟自古就有人類生活足跡。

你能想像在高雄市區曾有溫泉?挖到泉脈,當時高雄州廳曾經營,如今遺跡不再,然雨季時,硫磺味泉水仍源源不斷湧出。愛河邊的黏土可製磚,磚窯廠陸續成立,也形成產業鏈,後續製鋼業也崛起,內惟充滿工業風。內惟也孕育出許多知名人物,如住在內惟自強新村的海軍退役士官張羅普,曾獲得亞運拳擊金牌,並代表參加羅馬奧運。

科技也可以用藝術展現,讓民眾體驗AI運算下,抽離情感的文字。

你知道,AI科技也是藝術嗎?讓民眾體驗AI運算下,抽離情感的文字。而在中心一隅,有一座小書屋,以閱讀為媒介,除有不同領域書籍,還有經典單椅,讓所有人「內惟閱讀、閱讀內惟」;許多展館都有修復中心,此處卻是開放式,民眾可一窺藝術修復師工作模樣,甚至還可拿著自家寶貝前來藝術問診,為傳家珍品健康把脈。館內還有電影院、輕食咖啡屋和生活選品購物區,跳脫傳統藝術高不可攀形象,藝術就是生活日常。不同一般公家場館,日落而息,中心營運至晚間九點,讓下班、下課後的你,有一處心靈療癒的避風港。

輕軌的內惟藝術中心站林蔭參天,美麗景色被網友戲稱是「龍貓隧道」。

高雄輕軌成圓,也讓遊逛園區更為方便,內惟藝術中心站林蔭參天,被網友戲稱是龍貓隧道,美術館站鄰近高美館,除可看藝術作品,也可至園區的湖區,欣賞自然景色,環湖步道也成為民眾的最佳休憩處,除有裝置藝術,其識別標示也深具獨特性,如「禁止烤鴨」、「嚴禁泡湯」等,讓人莞爾,沿著湖區散步,則可再度回到藝術中心和其旁的兒童美術館,不只輕軌成圓,美術園區也讓藝術成圓。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