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尋找自我認同

台南一中一年八班 ◎鄭承翊

人際關係的互動如同上演一齣齣五味雜陳的戲劇,我身為主角,努力地將自己精彩絕倫的演出呈現於舞台上。然而,台下的觀眾,有幾個能理解這部劇影射的涵義?又有幾個理解後仍給予熱情的掌聲肯定我的演出呢?

生性正向積極的我,雖心中每每有想法幫助朋友或團隊向前邁進,但事後總被說別的方法更好或我的想法過於極端,而忍氣吞聲,最後總是只能迎合別人,深怕被人討厭。

國中二年級時,老師分配出各組輪流報告的組員名單。一開始,大家彼此討論的過程還算順利,互相分工合作:有的上台演講;有的製作簡報。然而,最終簡報交到我手上時,我總覺得有些微地方略為怪異,因此我一頁頁的檢查修改,從背景到字體變化,連字詞我也不放過。但,修改期間,我常會搖擺不定,一方面想照自己的主觀想法修改,另一方面卻又擔心把隊友的成果改掉,會惹來眾怒。兩種不同的聲音不斷在我心裡盤旋著,在兩相心思的爭執下,我選擇前者,希望能在我的調整後作品能更為完善。

最後作品在我一點一點地修改後,已與先前大不相同。事後我與組員分享成果,得到的卻是一句:「那我一開始作簡報的用處是什麼?」

在歷經多次的遭遇後,我體認到自己一直處於「淺薄地東張西望和朝秦暮楚是愚昧而無味的」狀態,我一方面怕被人厭惡,一方面又想被理解,因為我的想法是對的,但通常最終卻迷失自己的方向而顯得十分難堪。或許我應拋棄這種想法,忠實自己的初衷,不愧對自己即可。

就某方面來說,被理解能使自己獲得認同,但在被理解的路上相當坎坷,我必須減低對他人眼光的在意程度,找到真正的自我認同感,才可活出自己、活得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