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乾癬患者20萬 8成憂鬱 5成職涯受阻

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醫師與病友30日攜手呼籲患者,積極與醫師討論,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找回人生主導權。(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8成患者飽受憂鬱而苦、5成職涯發展受阻礙,醫師與病友30日攜手呼籲,乾癬患者可主動了解多元治療方式,並積極與醫師討論,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指出,乾癬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男性罹患率比女性高,目前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且每年新增約3000人,其中有2成為中重度患者,如不穩定治療可能引發全身系統性疾病,如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進而影響心理、生活及工作。

乾癬好發年齡有兩個高峰期,分別落在30至39歲及60至69歲,這群患者大多本是扮演家庭重要角色,或正在探索人生方向、準備實現夢想的階段,卻可能因疾病而受限。據統計,81%患者曾因乾癬而受困於憂鬱症狀、更有55%患者因此對於自己職涯發展不敢抱有期待。

高達8成的乾癬病灶會發生在頭皮,導致掉屑、又癢又痛甚至落髮,不僅影響外觀,也嚴重打擊患者的治療信心。

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就是在20歲時發病,發病時是頭皮,以為是青春痘,摳到流血,嚴重時紅腫、脫屑,全身就連稍微移動都痛到撕心裂肺,且皮膚有燒灼感如刀割。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分享,自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乾癬列為嚴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10年來乾癬照護已有了很大進步,鼓勵患者應積極與醫師討論,掌握屬於自己的人生主導權。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醫師黃毓惠表示,目前中重度乾癬患者治療非常多元,有光照治療、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等。

黃毓惠表示,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選擇,臨床證實治療效果良好、效期長,相較於傳統治療副作用更少,且可大幅改善頭皮、指甲、手掌心等特定部位的皮膚狀況。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