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夏季為腸病毒好發時節,醫師提醒,除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腸病毒重症3大前兆包括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籲請民眾多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腸病毒喜歡高溫的環境,一般好發在夏季與初秋。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情形,高峰期多落在每年4到9月,不可輕忽。
由於腸病毒在感染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而命名為「腸」病毒,但它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主要的疾病表現,大多好發於10歲以下孩童。
杜戎玨說,腸病毒感染會出現口腔潰瘍、手腳有水泡等症狀,重症3大前兆則包含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其中,所謂的肌躍型抽搐,是一種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在小朋友快入睡時發作特別頻繁,家長要多加注意。
他指出,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如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像是飛沫、咳嗽或打噴嚏等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因此,杜戎玨提醒,家長應加強「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除提高病識警覺,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