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3成會有後遺症

中醫師邱雅琳說,顏面神經麻痺剛發病先別作臉部按摩,以免加重水腫;多注意睡眠品質和休息,有助於神經修復。(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發病當下大多會立刻聯想到「是不是中風了?」中醫師說,若顏面神經麻痺屬腦血管病變所引起,可能伴隨肢體無力、頭暈等相關症狀,建議患者在發病後盡速就醫到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評估。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邱雅琳指出,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到中醫門診常會問醫師「為什麼我會這樣」、「大概多久會好」、「以後會不會復發」等,有些積極的患者在治療後還會再問一句「除了吃藥、針灸,我平常還能夠做什麼」?約有70%的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屬「貝爾氏麻痺」,可能的致病機轉包括神經在管腔內發炎、水腫,導致神經壓迫而影響傳導;血管因溫差變化大或其他因素發生痙攣,導致局部缺血,也可能進一步影響神經傳導。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帶狀皰疹感染、腫瘤壓迫、腦血管病變。

她說,約有85%的貝爾氏麻痺患者會在發病後3週開始復原,症狀較輕的患者可在3個月內自行恢復。但也有30%的患者會留下後遺症,如肌肉萎縮、僵硬,或是不自主抽動等。發病後1週的神經狀態是決定預後的關鍵,此時治療目標為減輕神經壓迫所造成的損傷,中醫也會開立清熱利濕等藥物及顏面針灸以緩解神經水腫.建議在發病後1個月內積極治療,每週進行2~3次針灸,爭取修復時間。

邱雅琳說,根據統計,顏面神經麻痺在10年內復發的機率是7%,左右側不一定,因此患者在恢復後也要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以及注意壓力調適。關於顏面神經麻痺的自我保健,在急性期因神經尚處於發炎狀態,不適合臉部按摩,以免加重水腫;剛發病的患者要注意睡眠品質和休息,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神經修復。過了急性期後才可作臉部按摩,練習做出誇張表情如皺眉、睜眼、嘟嘴、咧嘴等表情肌主動收縮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