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叫迷寶太沉重──讀迷寶花園
■萬羚
去年,我好友的媳婦生下一對龍鳳胎,卻難產離世,小男孩跟著媽媽走了,小女孩請媬姆照顧。朋友每隔幾個月就回台灣探望兒子與孫女,期望在陪伴中度過哀傷。小女孩非常可愛並擁有全家人的愛,但每次朋友傳小孫女的生活照給我,我一想到她誕生就失去媽媽,總是心中一陣痛。朋友傷心一陣後,告訴自己為了小孫女一定要堅強挺過。朋友必定也念念不忘落地就離開人世的小孫子吧!
七月初,我聽到佳音廣播電台「佳音會客室」的節目,訪問作家溫小平女士,談她的新書《迷寶花園》。小平女士講到這是一本以胎兒為主角,為胎兒發聲的幻想小說時,我心中掛念著朋友的這對孫兒、孫女。小男孩與媽媽在天堂是否曾經回望人間?小女孩長大後,心中會不會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思念?想念生下她卻未曾謀面的媽媽以及與她同在母親子宮中共同成長的兄弟?
當小平女士談到書中的插圖是她的孫子張以勒所畫,她將故事一篇一篇讀給以勒聽,以勒聽完故事即刻構圖並立刻動手畫下。八歲的以勒,一個害羞自閉的早產兒,竟有如此慧根,能從祖母口述的故事中,畫下他心中的圖像。祖母朗朗書聲中,孫兒埋首認真的畫,這溫馨的畫面,在我眼前晃動,簡直比書中的故事更迷人。我非常好奇以勒畫了什麼?這股衝動,讓我立刻上網訂購兩本《迷寶花園》。為了要看以勒的畫,我送自己一本;另外一本我要送給好友,我相信這對祖孫一起構築的《迷寶花園》必定精彩,必會給許多家庭帶來安慰,尤其是我的好友全家。
小平女士提及曾經在榮總陪懷三胞胎的媳婦安胎三個月,看過許多安胎不成功的媽媽、懷多胞胎面臨減胎的媽媽、意外流產失去孕中孩子的媽媽;同時,她媳婦在孩子成長到六個月時就早產,孩子在保溫箱中掙扎求生存,產下的三胞胎之一的以愛,因發育未全,來到人世間十五天就回到天家。這些未能保住胎兒的父母,他們憂傷的面孔,以及自己失去孫女的痛。種種哀傷的記憶,仿若一道道傷痕在她腦際縈迴、浮現。她想到這些胎兒,他們的靈魂去了哪裡?是否懷著滿腹怨憤,在人世間徘迴?她說:「醫學上認定,懷孕九周才稱為胎兒,之前都是胚胎,我卻覺得,一旦形成胚胎,就是一個生命,值得被珍惜。為死去的胎兒發聲,成為我的使命,想要透過書寫,呼籲更多人重視。」
如何為死去的胎兒命名呢?小平女士說我總不能在故事裡稱這些孩子為「死胎」吧!這些胎兒,都是爸媽的寶貝,他們好像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他們的身體又是如此迷你,加上初期胎兒就像個小肉球,而英文肉球meat ball的讀音就像迷寶。「迷寶」二字跳入腦中,迷路、迷你、meat ball,一語三關。她讓迷寶們住在春城醫院旁邊的花園裡,由有愛心的白奶奶照顧著,白奶奶如同母親般的存在,給予迷寶們從未體會過的溫暖與安全感。《迷寶花園》這本書就這樣誕生了。
擅於說故事的人,需要有虛構的本事,而虛構的情節,則來自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幻想小說再如何天馬行空,也總會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虛實相生,從人間萬物走入心靈深處,是小說世界最迷人之處。
小平女士在自序中說:「貫穿全書的共有九個迷寶,各來自不同的家庭,因為不同原因無法順利出生,這些胎兒只好以魂魄之姿來到迷寶花園,等待完成在世的最後心願,然後快樂地去陽光樂園般的天堂享受永恆的美好,直到未來某一天,跟家人重逢。」她在自序中也提到春城醫院的命名,乃是在故事幾乎完成時,正是春天時節,花開滿園,一陣風過,盡顯各種舞姿,而在花開花落之間,說的正是迷寶們的生命故事,雖短暫卻依然燦爛。
故事主人翁小夏和小秋這對雙胞胎,雖在出生時就已陰陽兩隔,卻心靈相契相通,當四歲的小夏回到春城醫院看診時,意外與住在迷寶花園的小秋重逢。透過小夏之眼,小秋在花園的同伴們月兒、溜溜球、燜鍋、小蝌蚪、姍姍、小米、小寶、拼圖,有了管道得以向陽間的父母及親人訴說他們的心情與心願。
迷寶們來到花園的原因各異:少女墮胎、外遇懷孕、高齡產婦、人工植胎需要減胎、孕婦流產以及早產或難產,種種原因,造成這些胎兒無法健全來到人世間。而人世間的種種問題卻是我們難以忽視的社會現象,九個迷寶的故事,可以是九個獨立的短篇小說,卻又彼此相連,環環相扣。小平女士以悲憫的情懷,關愛的心情提筆疾書,藉著父母與迷寶間的寬恕與和解,讓我們學習愛與包容。
《迷寶花園》將真實生活與我們未能理解的死亡世界,用文學的筆觸及想像,幻化成美麗的花園故事。
翻開書頁,看到以勒的畫,他一筆一筆的描繪出花園景致。花園以榕樹為主體,榕樹是迷寶們的住屋,榕果是迷寶們的糧食。泰戈爾的詩〈榕樹〉:「喂,站在池邊的蓬頭的榕樹,你可會忘記那些小小的孩子,就像忘記那些在你枝上築巢又離開你的鳥兒?你不記得是他如何坐在窗內,詫異地望著你深入地下糾纏的根嗎?婦人們常到池邊,汲了滿滿的水去,你巨大的黑影便在水面上搖動,好像睡著的人掙扎著要醒來。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像不停不息的梭子織著金色的花毯。兩隻鴨子挨著蘆葦,在蘆葦影子上搖來搖去,孩子靜靜坐在那裡想著。他想成為風,吹過你蕭蕭的枝椏;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隨著日光俱長;想做一隻鳥兒,棲息在你的最高枝上;還想成為那兩隻鴨,在蘆葦與陰影間游來游去。」迷寶住的花園,除了高大的榕樹群,有湖泊、小橋、鴿子、天鵝、各種花卉。以勒的畫如泰戈爾的詩,他將迷寶們居住的榕樹及花園,用一枝非常細膩的筆,以及一顆敏銳的心,以如歌的行板,優雅地唱出,讓我心動。
這是一本適合親子共同閱讀的好書。在美國,多數家庭有個習慣,在孩子睡前為孩子朗讀,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看到的好書也會推薦給父母,家人之間有許多共同閱讀的書籍,因書的聯繫,父母子女有共同的話題參與討論,情感就不致於疏離。我是個床邊故事推動者,《迷寶花園》交錯於現實生活與文學想像之間,有情的糾葛,有愛的包容,有傷有痛,有不捨,有祝福。迷寶們以疑惑的眼光,靜佇於醫院的某個角落,看人世間的愛恨情愁;而現實生活中,孕婦們正在為著她腹中的胎兒,做一場生與死的拔河。誠如小平女士在自序中所言:「或許孩子們的體會不如成年人深刻,何妨大人小孩一起閱讀呢!這樣一來,少兒們懂得父母生育的辛苦,並且珍惜生命,同時家中若有提早離世的迷寶,也能用開放的態度接受這個『永遠缺席』的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