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掌握3重點 養成運動習慣不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規律運動的好處多多,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全球死亡率第4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其相關。但國人常因工作太累而懶得運動,醫師傳授簡單3招,協助民眾從生活中建立規律運動習慣。
如何建立對於運動正確的認知與行動,以維持長久的運動習慣有其必要之處。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表示,WHO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為「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
「中度身體活動」是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後,略感疲累,呼吸及心跳較平常快,並有稍微流汗情形,如健走、慢跑、登山、持續的游泳、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水中走路等都是中度身體活動。
陳采汎表示,根據醫學研究發現,有3個方法可以協助提高改變既有生活習慣的成功機會:首先是設立實際的計畫與期待,透過彈性安排時間、可近性地點、可觀察或量化目標,感受安排生活的主控權與自由感,擺脫困難重重、反覆失敗的負向惡性循環。
其次是觀照自己的感受,確認貼合自己的行動意願與方向。在行動之前,照顧情緒,辨識感受,若此時可以獲得來自家人、朋友,或者是專業人士實際及情緒上、社交上的支持,更有助於在分享經驗、目標、成就中,保持專注及熱忱。
第3是建立內在動機,當能擁有自己的內在動機,會比起顯而易見的外在動機,如體重下降、體態改變或是他人肯定等,更能夠支持我們維持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規律運動的想法,可以從「我應該」、「我必須」的角度,轉換為「我願意」、「我想要」。
陳采汎表示,便利的現代生活,讓人們與規律運動習慣漸行漸遠。然而規律運動對於健康來說,迄今仍是如同魔法般神奇且強大的特效藥。規律運動的人生,除了能夠降低疾病風險與不適,經驗著規律運動的自己,會常常會帶來預期之外且具有重量的收穫,同時也能再支持著透過運動持續活出健康、美好、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