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個相與通相的界域
文/簡政珍 圖/盧博瑛
二十世紀八0年代以後,詩在展現創意以及延伸語意的可能性時,邊界一再延伸,但也一直無法畫下明確的界域。當然,這是意象的流動性所造成的結果。
一方面,詩裡的敘述人稱可以在「你」、「我」、「他」,甚至是「我們」、「你們」裡流轉,語言對他者的投射經常促成對自我的反射。「自我反思」(self-reflexive)將各種人稱放在兩面平行對照的鏡子裡。一個表象個人性的詩句:「我在一切昏光裡/尋求一種飽嚐污垢的心跡」,實際上是生活空間裡所有的「我們」和「他們」。同樣,「我們彎彆的行腳/在這地理名詞的傳送履帶上滑倒」裡的「我們」,可能是個人經驗的觸發。詩的個相和通相已經沒有明顯的疆界。
事實上,詩真正的意義就在於,所有的個相必然指向通相,所有的通相必然有個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