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市定文資 後壁崁頂放火馬登場

2024「後壁崁頂放火馬宗教文化祭」在後壁崁頂舊八掌溪橋畔舉行。(後壁公所提供)

記者陳佳伶∕後壁報導

台南市定無形文化資產「後壁崁頂放火馬宗教文化祭」二十二日下午登場,今年地方民眾祈福和還願的火馬有卅七隻,一隻隻火馬陸續在引燃後起火燃燒,有不少文史工作者到場做記錄,公所和圖書館合作推出「宗教文化小旅行」,透過解說人員的導覽,讓參與民眾了解放火馬的緣由。

後壁公所說,崁頂放火馬起源於先民在百年前的一場守護官兵官銀之爭戰,造成冤魂積怨難消,在池王爺出面化解下,與孤魂野鬼達成「池王有吃,冤魂亦有吃」的約定,從此每年農曆六月十七日(池王聖誕前一日),崁頂部落的信眾準備供品至村庄東岸,望著原爭戰之地八掌溪舊河道沼澤畔,舉行放火馬祭典。

火馬是以竹架和紙紮做成,在馬腹和馬匹邊放置炮火,馬頭向北,在當年盜匪遭殺害的沼澤地旁,一隻隻火馬在蜂炮四射後陸續燃燒,放火馬民俗祭典相傳迄今,成為具有祈福意義的民俗傳統,也吸引民眾及文史工作者前往觀賞、拍攝,該活動也在二0二0年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

崁頂勸善堂指出,後壁崁頂放火馬宗教文化活動已經有百年歷史,信眾遵守百年前池王爺神示,以「放火馬」方式告慰冤魂,不僅體現池府王爺悲天憫人的關懷,也代表地方信眾對於池王爺承諾。

後壁區長陳玉惠表示,今年區公所特別和圖書館共同規劃「宗教文化小旅行」活動,透過解說人員的導覽,讓參與民眾了解放火馬的緣由,加深對這項無形文化資產的印象,也讓這項文化傳承延續。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