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異膚童癢難耐 抓成蜂窩性組織炎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小4學童患異位性皮膚炎,手腳關節處時常乾癢難耐,抓破傷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住院觀察治療。醫師表示,新一代的小分子藥物或生物製劑注射,對於癢感的改善效果好很多,健保目前也對於某些符合條件的病人提供給付,許多患者的生活品質在使用新型藥物後大幅提升。
東元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宣甯指出,台灣平均每100人中就有6位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許多研究認為,7歲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年齡,其實這種疾病在任何年紀都可能會出現。有些病人會隨著免疫力系統成熟慢慢好起來,但有些人的症狀則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王宣甯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本身皮膚的屏障功能就不好,建議家長要特別留意,幫小朋友洗澡的水溫不要太燙、泡澡不要超過5~10分鐘、洗澡後確實地擦乳液。但當皮膚的病灶已經感染,流湯疼痛、有黃色的痂皮就要停止擦乳液。
輕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標準治療,是外用類固醇藥膏和擦保濕乳液。市面上也有提供非類固醇劑型的替代藥膏,可避免類固醇藥膏造成皮膚萎縮、紫斑、痘痘等副作用,若符合健保的適應症的話可以健保支付。
王宣甯說,診間大部分病人(7成)都算是輕微的,只有2成是中度。剩下1成的病人嚴重到擦藥無法控制,需要口服類固醇、照光、免疫調節劑或生物製劑治療。對抗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醫病長期溝通,討論出適合的方案,長期追蹤與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