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社論〉美陸在東協角力,台灣應求趨吉避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大陸外長王毅不僅再次碰頭商討區域議題,也分別與不同國家外長會談,把東協當成大國政治的競技場。(取自Secretary Antony Blinken社群平台X)

東協(ASEAN)外長會議於七月下旬在寮國永珍舉行,除了十個會員國外長出席之外,另有美國、英國、日本、歐盟、中國大陸、印度及俄羅斯等國代表與會,共商區域安全等問題,其中又以南海爭議及緬甸危機為重點。這是印太地區僅次於年度亞洲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的第二大區域安全會議,因此各國無不藉此場合進行穿梭外交,希望能穩固區域和平。

東協最初是為了整合區域經濟市場、降低彼此貿易爭端而成立,期盼進一步消弭政治歧見對各國所造成的安全威脅。不過,隨著中國大陸政治、軍事、經濟影響力的崛起,亞太地區的安全架構也日益受到關切與討論。更重要的是,大陸當局在冷戰結束之後,就被視為具有挑戰美國霸權實力的新興強權,因此東協早在二十年前就決定另設「東協區域論壇」(ARF),其宗旨就是成為「公開對話且有效促進區域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亞太協商論壇」。

基於此目的,ASEAN遂將南海爭端提上檯面,只不過由於涉及國家眾多、利益錯綜複雜,因此ASEAN雖於本世紀初就與中國大陸共同推出「南海共同行為」宣言,但具體文本的「南海行為準則」至今仍難定案,其中癥結就在於大陸當局欲以雙邊談判架空多邊機制協商,甚至強力排除美國參與。大陸當局的強勢作為引發東協國家疑慮,擔憂不選邊站的傳統外交立場遭到打破,甚至弱化東南亞的區域穩定。

就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外交角力來看,美國享有與東協各國的安全合作機制,而大陸當局則占盡經貿網絡與地緣政治之便,雙方遂各自合縱連橫,都是希望能擴大本身在該地區勢力範圍,並同時削弱對手的影響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大陸外長王毅互別苗頭,不僅再次碰頭商討區域議題,也分別馬不停蹄地與不同國家外長會晤或舉行多邊會談,把東協當成大國政治的競技場。

近期風波不斷的南海爭端暫時落幕,但大陸與菲律賓因仁愛礁再次爆發海警船對峙所引起的主權爭議仍難平息。眾多國家、包括中華民國在內,宣稱擁有全部或部分南海主權,使得這個全球最繁忙的水域波濤洶湧。大陸當局持續強化其島礁軍事部署工程,而美國成了周邊國家仰賴的外部後援,其外溢效應也讓台海難以脫身,導致台灣被視為全球最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之一。

根據布林肯及王毅會談後的新聞稿可看出,雙方針對台海現狀的立場仍然存有差異。王毅反覆批評美國打壓中國大陸,亦是干擾台海和平的主要外部勢力,北京必定持續壓縮台獨空間。反之,布林肯回擊大陸武力威脅是台海不寧的主因,更是破壞印太區域安全的始作俑者。兩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但皆有繼續對話的共識,顯然雙方都不樂見台海情勢失控。

從美陸各自表述的立場來看,台獨空間日益遭到壓縮不僅能消弭衝突風險,更已成為華府及北京不宣於口頭的默契,只有民進黨及獨派還抱持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以為只要各國持續「抗中」,最終就能實現獨立建國的春秋大夢。

美國及中國大陸分別是全球前二大經濟體,更是他國難以望其項背的軍事強權,因此更需要透過外交場域促進對話、化解歧見。東協無法扭轉自身劣勢,但樂意促成大國對話,避免被迫選邊,首當其衝的台灣更該有趨吉避凶的智慧!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