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大帝張公爺聖誕千秋

白龍庵五靈堂張部公聖誕時都會擺出「朱衣金甲」做清醮,並於普度時火化,成為一大特色。(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十三日是農曆七月十日,也是瘟疫五部大神中的「老大」張部顯靈公聖誕,是少數於農曆七月過生日的神明。北區奉祀五福大帝的宮廟有大銃街元和宮和崇安街巷內全台白龍庵五靈堂,兩家廟這兩天都有祝壽活動,五靈堂依舊例擺出「朱衣金甲」,將於普度後火化。

專祠五福大帝的五靈堂,案上神明都是「五」的倍數。(記者陳俊文攝)

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公,源於大陸福州人祭祀的五位瘟神,最早的歷史可遠溯至唐朝五位參加省試的學子發現瘟神下毒,便以身試毒,讓福州避免一場瘟疫浩劫,後來百姓立像建祠祭祀,這便是五福大帝的原型。

台灣的五福大帝源於明清自福州派駐來台的官兵,最早建白龍庵於現轉運站後方。五福大帝分五部,分別是張鍾劉史趙,尊張部顯靈公張元伯為老大,所以供奉五福大帝的各廟都讓顯靈公居中而坐。

台灣八家將即來自五部駕前待衛,所以白龍庵又被稱為台灣八家將的鼻祖,其五花八門的臉譜,咸信是福州官兵依國劇臉譜的衍化。

五靈堂的傳奇來自當年日本人滅佛時,五部神明逃難,八吋的張顯靈公被民眾所藏,光復後重出,也就是今天五靈堂鎮殿的顯靈公。其特徵是常粉成金面,額頭上會有一道裂痕,據傳是當年落井時所傷。

五靈堂每年張公爺聖誕都會在廟前擺出一對紙糊的「朱衣金甲」,朱衣金甲是府城祭祀慶典或神明聖誕清醮儀式中常見的紙紮神祇,一尊是老態龍鍾的文官朱衣星君,另一尊是雄姿英發的南天門武神,兩者都會在普度之後火化升天。

另一祀有五福大帝的廟宇是大銃街元和宮,但元和宮早期主祀保生大帝,又稱水仔尾大道公,後因日本人滅佛才收容白龍庵的流浪神明,加上聞名全國的什家將館,五福大帝的香火後來居上超越保生大帝。

兩廟這兩天都有密集的祝壽活動,五靈堂十三日晚間辦平安宴,元和宮則演出北管、布袋戲酬神。兩廟主公聖誕後的普度都很慎重,五靈堂都在農曆七月十二日,元和宮要等到七月十九日才登場,拜拜外還會發放物資賑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