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和罹患肺癌風險的因子,以空氣汙染為重要原因,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政昌提醒民眾,台灣的空氣汙染來自於汽機車廢氣的懸浮微粒(PM2.5)及火力發電廠燃煤廢氣排放,再加上地形關係惡化,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
柯政昌表示,肺癌族群尤其女性、不吸菸者且年齡小於50歲的患者,肺癌發生率顯著上升。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其他汙染物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目前提供早期肺癌篩檢和電腦斷層檢查的補助,及早發現和治療肺癌患者,對降低肺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義;建議如能擴大健保給付,跟上國際的標準治療,民眾將能接受到更好的治療。另從源頭真正解決空氣汙染問題,亦是保障民眾健康重要之務。
柯政昌說,發展綠色能源是減少空氣汙染的關鍵,推廣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僅可以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還能有效降低汙染物排放。依據文獻指出,推廣綠能將有助於顯著減少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從而降低肺癌的發病率。
其次,發展核能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雖然核能在台灣一直存在爭議,但其低碳排放的特點、使其成為替代燃煤發電的重要選項,核能發電不僅可以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還能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汙染物的排放,對改善空氣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柯政昌說明,減少燃煤發電是另一個重要的措施,燃煤發電廠是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燃煤發電對空氣質量和公共健康具有負面影響,政府應逐步關閉高汙染的燃煤發電廠,並推廣使用天然氣等相對清潔的能源,從而減少汙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