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罕見疾病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從無藥可醫,終於在今年8月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關懷月,傳來健保全面擴大給付SMA藥物的好消息,醫師期待病友勇於回診諮詢治療。
SMA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被稱為「台灣SMA之父」的高醫附設中和醫院小兒神經科鐘育志教授表示,隨著藥物進展,台灣政府從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並於今年8月開花結果,健保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兩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幫助全台灣約400位病友都有機會獲得治療。
隨著各國陸續研發更多SMA藥物,高醫附設中和醫院也引進海外呼吸照護模式,成立全台第1個SMA跨科醫療團隊,實施多系統全人照護,2017年起開始SMA藥物恩慈治療提供。
鐘育志門診有一名10歲小晴,從每天24小時臥床、配戴呼吸器,到4、5歲接受恩慈治療,逐漸不再全天依賴呼吸器,且經常規劃旅遊、露營,不但是全家人的最佳導遊,更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開心果。
中醫大兒醫副院長周宜卿表示,雖然SMA曾經無藥可醫,但隨著醫藥進展,SMA藥物不但能「幫病程踩煞車」,真實世界的臨床觀察,甚至發現有機會讓運動功能進步。
同時,SMA已進入跨科別專業診療的時代,不論是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或是成人病患,都可以與醫師討論用藥選擇,對病患與家屬來說都是翻轉命運的機會,鼓勵病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主動回診諮詢與治療。
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蔡力凱表示,依據經驗,接受治療的SMA病人,多數顯示運動功能進步,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希望SMA病友積極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