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文薈〉文藝人文精神
文/圖 廖俊穆
前言
文藝所關心的特殊作用,不僅是思想文化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對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藝術社會效果」的價值意義建構和闡揚。從台灣文藝思想發展歷史過程觀察,這十幾年來文藝思潮逐漸對社會本體與現象,提出無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以感性和思想兩個流向來詮釋社會面影。直言之,即以人文思想主義在文壇思潮的更迭維度上,轉向尋求多元展開自由審美創作的實現。
當前文藝面影
審美是一種先驗的心理能力(判斷力),它包含:強調觀念、意識、精神及延伸至心理系統價值觀的心態文化與文化心理,成為溝通人類與文藝主體認識及思路的中介。文藝在後工業社會造就電腦網路資訊構成社會巨大覆蓋面和普遍性的今天,使社會生產體制更多關注網路放送層面的問題,「文藝熱」、「美學熱」也從民國八十年代以後逐漸降溫。文藝的廣義心智審美精神,也步隨文藝興趣的樂觀信念傾斜趨向遂漸消融。
文藝,不要扭過臉去,也不要成為空間機械的陪伴,或替代時間鍵盤上的「手」。文藝也要認識面向社會大眾日常生活價值和普遍意義的科技傳送資源,從而洞察重新確立一種與社會讀者、觀察共時性的視界接近,在文藝肯定科學的價值基礎上,用相應融諧視覺喚起社會文藝性靈。這是現階段文藝實踐探索發展的焦距課題。
人文體驗取向
德國新人文主義在十八、九世紀透過文藝精神,以體驗自然與人類生命價值,成為人文思想最高表現的國家。二十世紀西方人文主義思想也將科學、哲學、宗教思想分別有一結合。我國科學、哲學、宗教可謂未嘗對立,復含相容俱存發展,這是人文思想在寬容的環境中的體現。「人文」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所有文化現象的總和,但並非所有文化現象均屬人文價值意識,從學術角度來看,只有那些人性、人道、良心、良知直接表現於個體或社會人群的文化生活的價值精神,才屬於人文精神的範疇,也才是文化精神的主要內質。
因為人文精神是屬於一種自由意識、批判意識的思維。所以在時空變遷中,每個時代必然醞釀和發展出屬於本時代的人文精神,包含代代相傳的人類共同價值取向和現代特有追求的觀念內涵。若單獨以歷史的人文標準來衡量現實,人文會被認為「失落」,而看不見文化自覺陶鑄人文事實。以當前學術論述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認識探討,明顯認為存在著落差。所以文藝創作應體現那些反映人類共同鑄就的價值意識,從文化內涵、學術內涵、人性內涵、審美內涵等人文特質作綜合性體認,我想也不妨跨越一些時代人性的界限,從「社會良知」、「人生心境」的層面上進行「理性概括」,與時代生活實踐做綜觀的「理性反思」,從人文廣角視界去體驗取向。
人類文化,可有各種不同的價值存在,人類的精神態度,亦可有各不同的價值,因而人類自然具有不同的價值意識。包含上述多種人文內涵,也不能否認必然存在著不少消極的內質。但是許多思想只能通過深入體味,思考和良知的實踐才能被理解和傳達。所以文藝體驗人文精神,先要栽植一顆理性自覺的心,對於可供借鑒的精神價值、精神意義,在文本、藝術、影劇「理性描述」創構中,突出社會各類人生景象,正向反映時代人文精華。
文藝的腹鏡作用
良知、人性,是直接判斷和直接肯定一切事物經驗的價值。在不同時空的價值意識,人可有所偏、有所蔽,但只要依循良知、人性平心反躬加以衡量,就能自己先得知是與非、善與惡、俗與雅,而獲補行為活動之所偏,彰其所蔽。並在自我「心理能力」的驅使下,使價值意識不斷生長擴大。
文藝如同深入伸向社會環境中的「腹鏡」,以良知、人性為基質的腦力勞動作用,去關心體悟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他人、心理與文化、對象與情境、群體與背景等相互作用、交流對話、關切診察、理解辯證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共同實踐塑造人文精神。所以文藝思想變成物化的作品時,作者思想歷程便從獨白轉向讀者、觀眾,從而開啟一面影響社會觀念和意識反映的門扉,文藝工作者承載的社會責任,亦隨之延伸開來成為永繫的臍帶文責。
國際名導〝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在榮獲奧斯卡大獎時曾說:「要讓觀眾內心感動,我必須自己先感動」。我認為文藝固可放飛心靈,內心自由追求審美想像,但文藝的內部規律和人文價值內涵卻不能遠拋雲霄。因此在反覆推敲創造過程,對相反的可能性更需進行不斷斟酌,並做出能夠說服自己的抉擇。這是文藝精神的「腹鏡」,也要反向深入文藝工作者內心作用的規律。
守望人文火種
人文精神是文藝的火種,它以藝術審美的感染力肩起黑暗和閘門,折射社會精神文明生活氣質,成為可以用科學理智分析活動的態度量表(Attitude Scale)評價,也可以成為哲學邏輯的分析,及宗教道義的闡場,是以人文價值是不能傾動的灼耀心靈的理則。從「文藝心理」的建構角度而言,自由意志、社會責任和藝術追求是文藝創造的指數。從文藝的「社會效果」而言,「才情」與「修能」是內在理路的內美能動。茲就墾植文藝人文精神應具有的內質,略作歸納淺見於下:
一、文藝良知:要體契社會苦樂,尤其同情諦聽低層疾苦呼聲,觸摸生活脈搏和探索人生奧秘。
二、文藝義氣:要具有古人所說的「疾首砭時弊,揮淚書民情」的義氣和筆性。
三、文藝熱忱:要信任讀者觀眾判斷,誠懇尊重批評建議。不以創作僅僅視為「稻糧之謀,名利之釣」。應視自己作品為自我精神子女,致力於斯。
文藝所關心的特殊作用,不僅是思想文化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對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藝術社會效果」的價值意義建構和闡揚。
廖俊穆簡介
廖俊穆先生(現齡85歲),政大行政管理研究班、政大行政主管研究班結業、美國 文學榮譽博士。特考、高考合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參事退休。歷年苦心孤詣、日切日磋各文類寫作、國畫寫生創作,曾獲國內外文化、文學、詩學、藝術國畫、書法、唯—獲獎紀錄52項大獎第一名。論文:曾獲1974教育部論文第一名,獲聘「文學創作獎 評審委員」。1999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並特聘「世界文化名人辭海 顧問編委」。2014送審七十餘長篇論文,榮獲「國際優秀論文金獎A1」,此係得獎作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