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歲女性公職人員20多年前生完小孩後因為入睡困難,開始服用苯重氮基鹽類助眠藥物;因效果不彰,後來嘗試服用Z字開頭之助眠藥物,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醒來後神清氣爽。大約5年前家人發現她會半夜起來吃東西,神情呆滯;大樓保全也發現她有時會在半夜搭電梯下樓,出門到社區花園走一圈後,又再搭電梯上樓回家,動作緩慢。某日半夜她下樓時踩到水漬滑了一跤醒了過來,才發現自己正在夢遊。
婦人在保全攙扶下回到家,才一躺下就感到身體在快速地旋轉;向左側臥更為嚴重,甚至感覺惡心想吐,只好儘量保持著向右側臥。之後天天如此,以為是藥物副作用所致;更換助眠藥物後雖不再夢遊,但睡前「旋轉幻覺(spinning hallucination)」依舊,主治醫師覺得有異,將她轉至暈眩門診。
診間裡我請她靜坐,頭向左轉,接著向後躺下,見到她眼球正在快速地轉動,幾秒鐘後才停止;請她坐起,她眼球又再反方向快速地轉了一會兒,原來罹患「左側後半規管耳石沉積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ulolithiasis)」。接著,我轉動她頭部及身體,觀察眼震方向,逐一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暈眩才消失。
在正常狀況下,耳石斑位於內耳橢圓囊內,用於感受人體水平方位的加速度。突然地外力撞擊,例如跌倒或車禍,耳石因慣性脫離耳石斑,進入某一支半規管內;之後就會在患者改變姿勢時,因慣性或重力作用,繼續帶動該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回流,帶動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內含纖毛感知器),使患者誤以為頭部還在轉動,產生眼震及眩暈。
治療這種暈眩唯有耳石復位術,口服止暈止吐藥物只能治標。雖然Z字開頭之助眠藥物有不少優點,但因為會引起夢遊,若出事時難避法律責任,在政府宣導及醫師勸說下,使用這種藥物之患者已經愈來愈少。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