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黎茗
學生時代因著種種原因沒能上大學,是我這輩子的痛,痛之餘,更多是自悲。來臺定居24年,其中我很努力的學習,學習如何當人妻和人母,適應如何與新鄉的一草一木相處,我愛閱讀,我愛寫作,喜歡文字或許是我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書寫我很快,因為文字我被受到肯定。但我認為不夠,我想更好,我想突破自己,更想成為那個有張學歷的的人。那是我這些年很想做的事情,只是後來,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始終沒能踏出這一步。
就在今年,再次在孩子們的鼓勵下,我又燃起求學之路。首先找學校,找哪間?哪間又符合我們新住民?哪間學校的費用又是我負擔得起?要兼顧好家庭又要工作的我及這群人,如何在科技時代完成學業,更是一大挑戰。就拿3C白癡的我來說,如上網課我是不是能完成每一次的功課……等等問題就如陷在沼澤泥塘一樣讓我進出兩難。
曾在書上讀過這麼一句,「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宇宙萬物都會起來幫你」,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某天,女兒,好友,包括央廣的主持人范老師都在這個時間點出來幫忙,建議,給鼓勵。他們一個個不是在網上幫我搜尋資訊,就是從他們身旁的朋友幫忙瞭解。
某日,當我和閨蜜聊到想在臺灣再次上學時,沒想到閨蜜也早就想過,來去求學。最後當0.5的火引碰上另一個0.5的火引,就碰出了一個衝天的炮花。於是,我們就朝那個沒有盡頭的的「一」奔去了。第二天一早(即1月24日)閨蜜載我驅車直奔位於陽明交大校區的空中大學新竹校區。學務處兩位年輕的老師耐心和我們講解空大上課時間及環境:
「大多是網課,偶爾有面授課,上午課,或下午課,還有晚上的,可選適合自己的時間來上課。」
聽完老師的講解。我和閨蜜對了一眼,心中一致得出一個初步的結果。
「它可讓我們在工作家庭兩頭忙中,不受任何限制的接受學習。」
空大為所有渴望知識的人打開了一扇門。當下我倆立馬報名,繳費,指導中心的老師建議我倆選修兩門四學分的課,一門是生活美學,一門是數位學習環境及操作與應用。就這樣開啟了我們在臺的學習旅程。
2月19日這天,我和閨蜜迎來了在大學裡的第一堂課,「空大數位學習環境的操作與應用」,那天我早早等在線,晚上六點五十分左右,登入虛擬教室的同學越來越多。
「同學:首先麻煩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學號哦!」助教叮嚀我們這些新生發出的第一條信息。
這是一堂一學分排在晚上的網課。七點準時一到,老師立馬開講,滾動的留言版上立馬熱絡起來,一個個的禮貌招呼語,洗版了讓我眼花。因為是第一次上課加上緊張的關係,課堂上我總是在老師的聲音和那個箭頭中走丟,課程內容自然是有聽沒懂,這門課分三週上完。
上完第一堂課後,和閨蜜討論起學習心得才知,我們是一樣有聽沒懂,彷彿又看到了,什麼是波,坡,摸,又什麼是A,B,C,幾十年後類似的場景又出現在眼前,什麼是數位學習資源,所謂的網上寫作業,各種登入的學習窗口,以及完全體驗了一次霧裡觀花的相同概念,才知讀書這件事對中年的我倆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和閨蜜就開始沒日沒夜的苦讀起老師授課的影片,筆記作好做滿,遇到「業障」時,筆記裡找不到的就潛進討論版上,偷看同學們的學習經驗甘苦談。有一天,還讀到淩晨一點半,讀到我有點想吐。才在腦中捋出一些頭緒。如:(電腦版)章節中的學習進度,從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學習百分比;教材是否漏讀,(藍o中打√表示以讀)學習分析中開學以來我造訪了二千零二十五次,我的閨蜜更是厲害,是全班第一名,我則是第三名,在第二堂課上老師用玩笑的語調點名說:「前幾名的同學,希望你們是有在認真看教材。」聽了當下是有小小難過的,其實在那堂課的同學中我猜應屬我和閨蜜是弱勢,因為我倆從小就沒摸過電腦,教育程度也不是很高,別說上網課。我倆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哪?如在空大讀書,我們一定會比任何人要辛苦,如果想不被當掉,那麼必須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跟得上學習進度。然而,我和閨蜜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讀書點不是在公車上,就是在廚房裡,還有的在午餐的碗沿邊配著閨蜜做的講義吞咽,消化。甚至前幾週我還放下所有事情(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讀書。就讀過的課程已來到數位應用的最後一堂課,接下來就是多堂的生活美學課,再接下來的科系有得我去探討。
雙主修的女兒(社會系,中文系)問我,妳修的這兩門課妳喜歡哪一門,偏文科的我當然是生活美學,因為美學這東西本來就沒一個規範的答案,它是要用心去感受,去聽,去發現,去傳導。相信很多人聽過活到老,學到老的勵志口號,但應該很少聽過活到死學到死的勉勵詞吧!生活美學課程中的終生學習不老人瑞趙慕鶴老師就是這樣奉獻了他的一生,十四歲學習鳥蟲體,八十七歲就讀高雄空大,九十二歲學唱戲,九十三歲去醫院當志工,九十五至九十八歲考上南華大學碩士,也是最高齡的碩士生,九十八歲學電腦並到清大旁聽準備考博士班,一百歲作品獲大英博物館典藏。一百零八歲仙逝,這種擁有美麗的有德者自然散發芬芳氣息,也能激勵更多人,這活到死,學到死的不老精神,是最溫馨最耀眼的。想到這,突然明白這些年,我一直在意的那張學歷彷彿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