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62歲王姓男子因經常腹瀉、腹脹、一天要跑廁所數十次、有時還會有血便情形,症狀反反覆覆一個多月,導致體重下降及疲倦無力情形。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上升及長期腹瀉導致的電解質不平衡,醫師臨床判斷為潰瘍性結腸炎;經由靜脈點滴營養及抗生素治療合併口服及經直腸給腸胃道抗發炎藥及類固醇治療,1週後病人就開始進食液體食物,症狀緩解後開始嘗試軟質、低渣飲食;到後來症狀完全緩解,恢復正常飲食及正常排便後順利出院,改以門診追蹤治療。
嘉榮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江世偉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炎的腸道疾病,目前發病原因不明,主要為遺傳與環境相互影響所導致的自體免疫疾病,而非一般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大腸結腸炎。在台灣每年約新增350位確診人數,男性比女性多。隨著現代人西化飲食及生活習慣、抽菸、高糖飲食、藥物使用、生活壓力及高社經地位,皆與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有關,導致疾病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增加。
江世偉說明,潰瘍性結腸炎主要侵犯直腸及乙狀結腸,臨床症狀主要為腹瀉,多有合併黏液及血便的情況,通常排便次數會變多;其他症狀包括腹痛、想排便排不出來、大小便失禁、出血、腹痛、嘔吐等。有些患者則會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疲倦和體重減輕等。
江世偉說,潰瘍性結腸炎需按時服藥,疾病活性都可以得到控制;生活作息應盡量避免熬夜,規律的生活有助於控制病情。而大腸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最主要的方式,有症狀、有血便應盡速就醫安排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對症下藥,重拾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