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0多歲女性是某醫療儀器公司老闆,每早起床後,前額部位會開始悶痛,接著蔓延到眼框,不斷地抽痛,惡心想吐,總以為是「更年期症候群」,即便是天天服用止痛藥,還是會輕微悶痛,但已可正常工作與社交。就在2021年春夏交替之際,國內疫情突爆發,員工紛紛放防疫假,她也回鄉下老家休息。自此後一個月,她天天一早就坐在自家門前放空,前方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農田,遠方是連綿不絕的青山,那段期間,居然沒有頭痛發作,不需服用止痛藥。原以為頭痛不藥而癒,等到疫情趨緩,返回工作崗位,頭痛又逐漸復發。
在頭痛門診裡,除了這位女老闆個案,我們也發現到務農者或山地居民鮮少會頭痛,這是因為大量綠色植物在陽光下,所散發出的綠光 (波長500–565nm)發揮了功效。在正常狀況下,光線進入眼球,投射在視網膜上,會刺激錐狀及桿狀細胞產生視覺,也會刺激一種含有視黑質蛋白(melanopsin)的神經節細胞,產生神經訊號,傳進中腦,接著向上傳遞進入大腦,可誘發頭痛;亦可向下傳遞至延腦,活化副交感神經,眼球內血管擴張,活化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恰好綠光不會激活這種視神經節細胞,若環境中充滿綠光,必定會排擠其它光線,預防頭痛。
當皮膚接受綠光照射時,含有光感受器之細胞 (例如黑色素細胞) 會把訊號傳進脊髓,促成體內合成腦內嗎啡,抑制疼痛;當訊號通過脊髓背根神經節 (感覺性神經節)時,會抑制鈣離子通道,阻礙疼痛訊號的傳遞,減輕疼痛。
綠光確實會影響中樞 (大腦、脊髓) 及週邊神經系統,儼然可以調節自律神經,因此,苦於頭痛者,不僅應先正確就醫,找出病因,好好治療,還應多接觸大自然,在山林綠野中,讓眼睛及身體不經意地感受到綠光,持續至少數小時,不管是明眼人還是盲人,均可改變心情,緩解疼痛。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