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肯定新制效果 CT/MRI檢驗研議納部分負擔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我國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迄今1年,健保署長石崇良24日指出,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比例增、慢性處方平均藥費減,顯示有正向效果;將研議是否調整CT、MRI等檢驗檢查部分負擔。

去年7月1日起健保門診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漲。健保署日前公布實施成效,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111年增加新台幣299元,基層看病比率增加,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表示,相較過去一年的就醫資料,與推動部分負擔調整的目標,目前可看到一些短期效應。其中,分級醫療方面,能看到在基層就醫的慢性病人增加,為正向發展。

慢性處方箋藥費部分,過往每張慢箋藥費呈成長趨勢,但實施後與民國111年來做相較,藥費下降,雖然不多,但仍有效果。

另,在調整急診部分負擔、保留醫學中心量能部分,石崇良指出,也看到不同程度的下降;付費公平性上,雖未達到健保法規定的20%,但目前醫學中心約16%、區域醫院約2%、地區醫院只有7%,在不同層級醫院就醫確實有不同部分負擔,也有引導分級醫療效果。

石崇良說,長期仍會繼續觀察、適時調整。推動分級醫療需要多重工具,部分負擔差異化只是其中一項,將持續推動家醫計畫,讓民眾就醫朝整合式發展,同時透過資訊系統雲端化,整合病人資料供基層家庭醫師使用,讓民眾到基層就醫所得照顧比醫院更完整,引導病人往基層去。

他也提到,目前僅針對一般就醫費用收取部分負擔,但去年規劃時,原本還包含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費用,例如CT、MRI等,將視情況繼續往前規劃。

當時是考量很多民眾「拿了藥沒有吃」,因此從藥費部分負擔開始推動,引導正確就醫習慣;檢驗部分,雖然費用確實有成長,但因為很多是屬於必要檢驗,如糖尿病患需要定期驗糖化血色素,若收了部分負擔,反而減少必要檢驗,也是不必。

他說,在檢驗檢查中CT、MRI成長相當快速,將以促進分級醫療、珍惜醫療資源兩大目標,檢視三級醫院有無過度成長情況,並研議是否納入下一階段部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