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共同主辦「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以「開啟國家語言新篇章」為主題,二十六日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舉辦正式大會,探討分區論壇所收集的公民意見,跨語言、跨領域、多面向地檢視我國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的現況與展望。
文化部表示,文化部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定期召開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本屆會議前,文化部與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已於七月至十月合作舉辦十一場次分區論壇,就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言、馬祖語、金門話、台灣手語進行意見收集,聚焦國家語言意識覺醒、在地發展、教學現場及專責機構等面向進行綜合討論,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文化部長李遠說,特別以作家陳思宏的《鬼地方》一書為例,除了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年度大獎及國內外各大獎項以外,更被翻譯成十二種語言,在享譽國際後,由阮劇團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下,將《鬼地方》改編為舞台劇,而所用的語言就選擇永靖腔,「用語言呈現出整本書最原始的味道」,他雖然是個不太會說客語的客家人,但也以客語做了許多音樂劇,期盼復振美麗的客語。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共有三十三個鄉鎮,包含八個以客家為主、8+1的原住民族鄉鎮等,就如同開場演出的「阿緱囝仔人聲樂團」及屏東最著名的恆春民謠一樣,用最美妙的歌聲,唱出屏東最多元、美麗的語言及文化,甚至讓世界聽見台灣。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指出,近三年教育部也藉由九百六十五場活動、超過四十萬人參與,希望讓大家「在生活中接受母語、習慣母語,並且尊重與認同所有的本土語言」,教育部一定會持續與各部會努力建構更友善的母語使用環境,讓大家一起開口說母語。
文化部表示,將繼續與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及各部會、各縣市政府、民間團體密切合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確保所有國家語言都能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各個領域,都能永續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