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歡慶3歲生日 《音樂人的所在》完整版公開上線

高流委託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及導演孫介珩拍攝《音樂人的所在》紀錄片,讓民眾認識。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歡慶三歲生日,委託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及導演孫介珩拍攝《音樂人的所在》紀錄片,三十日起推出三十分鐘完整版在高流官方Youtube頻道(https://kpmc.tw/k00VQufy)公開上線,歡迎民眾點閱觀賞,一起跟著所有受訪者及製片團隊遠赴英、日取材,再次深度認識打狗港蛻變與高流建設的推動歷程。

高流指出,為讓民眾認識高流所在位置愛河灣建設前高雄港的樣貌,以及推動高流的艱辛歷程,高流委託近期好評劇集《聽海湧》導演孫介珩與看不見電影工作室拍攝紀錄片《音樂人的所在》,除遠赴英國及日本取材,也專訪滅火器、林生祥等五組音樂人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多位關鍵決策及推動者,全片三十日上線公開,除作為高流三歲生日給民眾的禮物,也自許期待能成為更多「音樂人的所在」。

高流董事長、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高流園區位在高雄港十一至十五號碼頭,營運後場域內各類型音樂演出、市集與集客活動頻繁,更與緊鄰的駁二連成一氣,已是高雄重要的文化地標與休憩場域。但事實上整個港灣的推動轉型不易,高流的建設更是一波三折,《音樂人的所在》就是透過訪查取材,紀錄下高流成為音樂人群聚場域的推動歷程,不僅回望過去也期待面向未來,引進更多音樂活動,讓產業聚落在此成形。

身兼全片監製的高流執行長丁度嵐則指出,高流成立後除自辦藍寶石演唱會、打狗祭等大型音樂會,平均每年更有超過百場各類型音樂演出;於三周年慶時推出《音樂人的所在》紀錄片來回顧高流建設前的港灣轉型與推動歷程,也乘載音樂人的見證與期許,格外有意義。

高流指出,《音樂人的所在》片長約三十分鐘,由導演孫介珩、看不見電影工作室製片團隊歷時近一年完成,期間遠赴英國倫敦威爾康圖書館專訪視覺藝術研究發展專家威廉‧舒巴赫,並前往日本大阪採訪關西大學經濟系教授北波道子分析百年前高雄築港規劃,並透過資深引水人胡延章、拆船業者黃道明等多位關鍵人物的專訪,讓民眾認識曾被圍牆阻隔的高雄港面貌,還有高流興建的波折歷程。

導演孫介珩表示,《音樂人的所在》從高雄港一百多年前的打狗港談起,也觸及日治時期築港建設,雖然文獻都有相關記載,但藉由此片把視角拉開,儘管拍片預算有限,只能以最小的三人編制,四天快速往返住背包客棧,還是決定直接到英國取材了解當年約翰‧湯姆生為何帶著沉重的拍照設備遠渡而來?高雄築港則從更宏觀的經濟產業史來看對高雄、台灣,甚至是對整個亞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