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昭明
行道樹不但美化城市,柔化建築的線條,增添空間的色彩,更承載許多人的情感。不意,當下台南竟然有意圖移走行道樹的聲音。
樹與人的關係,試舉幾個例子以說明:
著名小說家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一書曾獲得台灣最佳長篇小說獎。於梨華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棕櫚樹是台大校園的著名意象,遂以棕櫚做為書名。可見人與樹之間,情感牽繫之深。
台南有鳳凰城的美譽,早年城區多條道路,盛夏開滿鳳凰花。天空染紅的意象,是多少人最深沉的記憶,但都市開發,拭去老台南的共同記憶,也淡了城市之美。為了重建漫天鳳凰花的城市意象,民國八十六年,有鳳凰一千運動,帶頭在市政府廣場種植鳳凰木小樹苗。民國九十五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動員近百人在運河南岸種植鳳凰木小樹苗,期待火鳳凰染紅運河的天空與水面。晚近,老樹節促進會、鳳凰花會賡續此一恢宏的構想與期許。
從上述例子,可以瞭解,人與樹之間感情交融。不意,近日,因道路改善工程,竟然出現主張移除行道樹的消息:
爭議的地點位在台南體育公園通往大同路的大林路,大林路原本路寬十二公尺,鄰近大同路的兩百公尺路段,配合眷村改建,拓寬為四十公尺,並栽種五十三棵華盛頓椰子樹,目前林相頗佳。近日竟然有移走椰子樹的主張,理由,起先是影響搭乘公車;接著是影響車輛與路人的安全,甚至有移除華盛頓椰子改種台灣原生種喬木的主張。但,這些主張,思維邏輯是有點問題。
砍樹,移樹的爭議,緣起位在快車道的公車車站。解決,最便捷的法是站牌與人行道之間的慢車道,劃設行人優先通行的斑馬線。另一個方案,由於大林路交通流量並不大,這也之所以體育場一帶路段一直維持十二公尺寬的緣由,然則,可考慮將目前大林路行走汽車的四線道改為兩線道。外側車道改為慢車道,並騰出一個公車停車格位,即可解決公車上下車問題,而且不影響汽車通行。至於原來的慢車道,部份擴大為綠島,部份與原來的人行道一併規劃為人行道,部份劃設小轎車停車格位。
至於椰子樹影響公共安全的說辭,難以說服人。設若大林路的椰子樹有公共安全的疑慮,必須移走,然則,校園裡、公園裡的樹木、每一棵行道樹,以及鄰近山林步道的樹木,枝幹都可能折斷、掉落,都可能傾倒,都可能滋生公共安全問題,難道都要移除?還有,總統府的椰子樹更是嚴重的國安問題?上述質疑,在在說明,移樹的說辭並不正確。再則,椰子樹樹幹韌性極強,除非罹病,否則,經得起強風吹拂,生產路上的椰子樹,歷經二次大戰戰火的肆虐,樹幹彈痕累累,但依然屹立、挺拔就是好例子。
可見,無論從美化城市意象,或就護樹的理念言,移除大林路行道樹的主張難以成立。有說,依法行政是公務員最大的魄力,期待台南市政府主管單位睿智的決策。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