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在競選期間曾提到,台灣搶走晶片生意,要保衛半個地球外的台灣,認為台灣國防支出不夠,應該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的十%。學者認為,由於川普曾提「保護費說」,未來美方將會更強調台灣自主提升防衛能力的責任,要求分攤更多軍事支出,台灣恐面臨更多責任與財政壓力。
國防部智庫、國防院學者蘇紫雲表示,川普過去在總統任內,從過往包裹式軍售改為隨到隨審,更讓過去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務「檯面化」。川普曾提及要求台灣增加保護費、軍事預算占GDP的十%等說法應屬誇飾,只是要求這些國家更公平的付出資源來自我防衛。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說,川普過去多次強調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因此台灣需依賴自身資源,強化軍隊的專業訓練,未來台美可能會透過「軍事顧問團」形式合作,藉由專家指導和技術轉移提升訓練品質,變得更具交易性質,台灣將面臨更多的責任與財政壓力。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說,川普的「支付保護費」說法,若台灣在防衛層面付出更多經費,換取美國對台的明確安全保障,共和黨傳統建制派仍是國際主義,若蓬佩奧、盧比歐等挺台人士擔任重要職務,更將延續川普第一任期強化與台灣的安全關係,甚至重現可直接攻擊中國本土武器的軍售突破。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美國的印太安全戰略,短期內不會因為川普的當選而有巨大的改變;不過,台灣應該要做好「戰略定力」,勿因川普的突發奇想或渲染式的發言而隨之起舞,同時持續與美國當局互動與交流,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