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一位遠親迷上健身、越野跑,近來又加上鐵人三項,時常在社群媒體分享比賽成就、訓練甘苦談。在其分享中,醫師注意到他們那群人流行需要吃、喝的「補充、提升…」等形形色色的東西。
另一位醫生朋友也著迷於健身,服用高蛋白製劑是他的日常。醫師詢問來看診的健身運動者,對他們而言,使用某些能增進肌肉質量與提升運動表現的東西一點都不稀奇,不用可能更奇怪。
運動者追求更好的表現結果是正常現象,尤其參與的運動有可供評比的同夥時更甚。參與訓練,還有自我與教練設下的目標得達成。自古希臘、羅馬以降,運動者就一直積極的尋求任何可以幫忙獲勝「吃的、喝的、抹的」東西。現在,則加上「吸的、注射的」物質。目前,還有由基因下手(gene doping)的。
許多人認為,只有職業運動員才會用增進表現藥物;其實,不被監督的非職業運動者的使用可能更普遍。根據各國文獻,估計有1.1~18.3%的業餘與大學運動員在使用這些物質。因調查不易,基本上,上述數字應該被低估。
運動員常用的7類藥物,包括同化性類固醇、生長激素、選擇性雄性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肌酸(Creatine)、血管緊張素轉換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促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與大麻。美國芝加哥的Rush醫學中心針對健康運動員,收集世界各地研究報告做了分析、研究(Sports Health Vol.16,No.5)。
在醫師處方,控制使用劑量,肌酸是有提升運動表現的效果;大麻不會增進,反而有礙運動表現。其他5項藥物除了不增加運動能力外,更有許多副作用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雖然肌酸看似可用,過量使用會造成腎臟的過度負擔,甚至損傷,反而得不償失。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