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鹿特丹港務局發布該港今年前三季業績指出,鹿港近幾個月貨櫃量回升態勢持續,前三季櫃量與貨櫃貨噸已分別達一千萬TEU與一億噸。
鹿港指出,前三季貨櫃貨按噸計增長了3%,由去年同期的9810萬噸增至1.011億噸),以TEU計則增長2.2%達到1042 .7萬TEU。增長主要得益於歐洲消費支出的增加,該港經歷購買力下降,疫情後的庫存消耗已恢復至先前水準,惟由於歐洲工業生產尚未完全復甦,資本貨物和汽車零部件等成品出口仍滯後。
由於繞好望角的航線改道帶來的不確定性,夏季提前進入高峰期,然而上(九)月部分航線改經其他港口,使得鹿特丹吞吐量因此略有下降。亞洲、中東和南歐港口的擁堵狀況已緩解,受限於有限的船舶運能,靠港次數仍低於去年,導致船隻載重率極高,港口和內陸地區的碼頭仍面臨高峰負荷。
整體而言,鹿特丹港在今年前三季貨量比去年同期略降千分之四,係以3.286億噸低於去年同期的3.299億噸,其中鐵礦石和廢鋼的吞吐量增加11.1%),貨物總量的下降主要是因煤炭(-26.6%)和原油吞吐量的減少。
鹿特丹港務局首席執行長Boudewijn Siemons表示,全球貿易近月來呈現初步復甦跡象,消費者信心上升推動貨櫃量的增長。其他領域吞吐量的下降顯示出歐洲工業仍因高能源成本而競爭力薄弱。這些發展並不意外,該港在地緣政治和全球供應鏈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
據稱,2024年前三個月乾散貨吞吐量較2023年下降0.9,但鐵礦石和廢鋼吞吐量(11.1%)及其他乾散貨(20%)有所增長。由於中國鋼鐵生產下滑導致鐵礦石價格下降,推動歐洲鋼廠的購買需求,儘管歐洲鋼鐵需求溫和。第三季煤炭吞吐量進一步下降26.6%,相較2023年同期下降17%,其中動力煤吞吐量的減少最為顯著。燃煤發電站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斷下降,今年前三季荷蘭和德國的燃煤發電分別佔電力結構的6%和20%。可再生能源在荷蘭和德國的電力結構中分別佔比58%和59%。
農產品散貨的吞吐量增長2.0%。由於收成不佳及中國需求上升導致大豆價格上漲,大豆供應減少。自2023年因烏克蘭戰爭而大幅下降後,經羅馬尼亞運輸的烏克蘭玉米供應再次增加,玉米被用於生產生物乙醇等用途。其他乾散貨吞吐量增長20%。
今年前九個月液體散貨的吞吐量下滑1.7%,這主要是由於原油、液化天然氣(LNG)和其他液體散貨的吞吐量減少。原油吞吐量減少3.6%(270萬噸),主要是由於德國一家煉油廠的突發維護以及煉油利潤率低。礦物油產品吞吐量增加4%,特別是燃油和煤油的吞吐量增長。
作為天然氣來源的液化天然氣吞吐量略低於去年的30萬噸。由於歐洲天然氣儲備充足,需求減少。此外,由於亞洲的LNG價格略高於歐洲,因此即期貨物更多流向亞洲。其他液體散貨板塊下降了4.4%,其中生物燃料的下降尤為顯著,這是由於混合比例的下降導致的出口減少。
雜貨方面(滾裝貨物及其他雜貨)吞吐量下滑4.7%,滾裝貨物吞吐量1920萬噸進一步下滑3.5%,這與英國經濟狀況有關,其他雜貨板塊450萬噸也減少9.5%,主要原因是鋼鐵和有色金屬的存儲和吞吐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