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感染科主任林邑璁11日指出,經長期臨床研究發現,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很高的比例帶有大腸的病變。台北榮總過去13年有112位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有近半數有大腸息肉或癌病變,大腸病變的比例相當高。
一位69歲女性病患,因持續發燒以及食慾不振,在其他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診斷出肝膿瘍,細菌培養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後轉診至台北榮總治療,感染控制後建議進行大腸鏡的檢查,發現有早期的大腸癌,轉介至大腸外科順利完成手術,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健康狀況良好。
林邑璁指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是台灣地區很常見的地方性疾病。西方國家的肝膿瘍多是由於膽道病變所引起,但東亞國家盛行具有高毒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造成的肝膿瘍,疾病發生的機轉目前認為是在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移行至肝臟造成化膿性的病變,造成許多不具有肝膽病變的人得到肝膿瘍。
林邑璁表示,北榮感染科與腸胃科合作,自100年到112年之間共有112位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45位病人有大腸腺瘤性息肉,占比40.2%,12位病人發現有大腸癌,占比10.7%,即超過5成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大腸也發生了病變。
至於,此病和大腸癌或腺瘤性息肉有高度關聯的原因,推測可能是肝膿瘍的病人腸道中可能潛在有異常,才會使得腸道移生的細菌移行至肝臟,故在感染急性期治療病況穩定後,會將每位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轉診給腸胃科醫師進行大腸鏡的檢查,查看是否有大腸黏膜的病灶。
林邑璁指出,近年來肝膿瘍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越來越高,112年已達到7成,呼籲感染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務必接受大腸鏡的檢查,希望能夠藉此早期發現癌症或是早期切除腺瘤性息肉。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113年美國感染症醫學會的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