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別再以為可以靠意志力來戒酒,衛福部去年11月成立全台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15日發布成立週年成果,統計在接受諮詢、轉介醫療的民眾中,有酒駕紀錄者高達4成、暴力傷人也有3成,另有2成曾有過自殺意念,凸顯酒癮自傷傷人的龐大負面效應。
酒防中心透過多元服務管道,由專業人員以1對1的諮詢、篩檢、衛教及轉介服務,促進社區中酒癮者及其家屬及早自我察覺,及時接受治療,減少酒精對於健康的傷害。截至今年9月底,在上千名接受諮詢、轉介醫療的民眾中,有酒駕紀錄者43%、暴力傷人30%,可見問題性飲酒造成的公共危害,不容小覷。
酒防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來諮詢的民眾中,有5成多為親友代為諮詢,3成才是本人,另有1成多是由各地家暴防治中心或社工協助,經酒防中心短期介入後,最終有178人到醫療院所接受戒癮治療。
方俊凱強調,造成酒癮的原因眾多,有人為了開心而喝,也有人為了排解情緒,背後牽動的神經反應不同,適用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酒癮不單是控制慾望,還涉及腦部神經,因此單靠意志力,往往效果有限。酒防中心就是把戒酒當成商品在促銷,鼓勵民眾知道戒酒要有方法,不能單靠意志力。
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也提醒,國人應重視「二手酒害」,除了酒駕等社會危害,對於非公眾場域,尤其家庭或朋友形成的「二手酒害」也不能疏忽。根據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發現,每100個年輕成人中,就有約4人曾受過飲酒者帶來的二手酒害。
另外,研究也發現,這些酒害的來源以家庭成員、陌生人以及朋友為主。18至24歲中有6成二手酒害的來源為父母,25至29歲中有1/3來源為陌生人。這些酒害經驗對生活品質有可觀的影響,研究團隊發現,曾受過心理方面二手酒害者,生活品質顯著降低。
衛福部呼籲民眾,掃除「飲酒可以助眠、長期大量飲酒才會上癮、戒酒可以只靠意志力」等錯誤迷思。認識酒精是致癌物,喝酒不過量,不喝更健康,以及戒癮需長期支持復原等正確觀念。
(珍惜生命,請撥打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