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早產兒胡小弟2個月大時出現流鼻涕和咳嗽的輕微感冒症狀,不料短短2天內轉為高燒、呼吸急促,甚至有嚴重的喘鳴聲及呼吸費力(胸凹)現象,被診斷為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及細支氣管炎,前後進出急診室、加護病房,一度更病情惡化併發肺炎感染,甚至插管搶救。
國內統計,台灣每年約有千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9成為2歲以下嬰幼兒;而早產兒出生3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比例更高達7成。
響應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早產兒基金會一齊推動「遠離RSV,按月接種加追蹤」,呼籲政府跟進日韓,放寬預防RSV的單株抗體健保給付至33-35週早產兒,並能同時儲備多種預防武器,安全穩定接種避免中斷保護力,全面提升RSV防疫覆蓋率。
收治胡小弟的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指出,,胡小弟歷經呼吸器治療、高流量氧氣治療給予呼吸支持,搭配抗生素治療,終於在住院16天後平安出院。
林明志表示,早產兒的免疫系統與肺臟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感染RSV後重症住院風險遠高於足月嬰兒。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即便是比較大的33-34週中晚期早產兒,出生12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比例超過5成,更有約25%的寶寶可能需要使用侵入性呼吸器治療。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表示,如何降低早產兒罹病率、死亡率是亞洲國家新生兒科醫界關注的重點,而RSV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治療,防治策略必須以預防為核心,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住院風險,減輕醫療和家庭的負擔。
楊生湳說,統計顯示,兒童因感染RSV住院,平均3到7天,嚴重者達20幾天,每名兒童患者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萬,而接種單株抗體是目前最有效預防方法,尤其是早產兒高風險族群,應每月接種1劑,1歲前完成施打6劑單株抗體,提升防疫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