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會不自覺地重複自己原生家庭中的教養模式,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可能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出現挑戰,資深心理師陳舒儀提醒爸媽們,愛孩子雖然重要,但愛並不足以勝任父母角色,成功的教養需要父母具備持續學習和反思的能力。
高EQ父母的關鍵起點:認識自己
陳舒儀心理師表示,父母的EQ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她以過去媒體曾經報導過的一則新聞,描述一位母親在大眾面前跪求女兒念書的案例為例,說明情緒化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呼籲父母應該先了解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將壓力轉嫁給孩子,其實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但如何表達情緒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高EQ爸媽先學會覺察、面對、處理情緒
「父母可以生氣,但行為不能傷害自己或孩子。」陳心理師指出,高EQ的父母應該學會處理負面情緒,而不是壓抑它們。冷戰和沉默等消極反應也是一種攻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亞於直接的言語或行為攻擊。高EQ父母應該敞開心胸,傾聽孩子的需求與想法,並在犯錯時勇於跟孩子道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破除迷思 控制不是教育的核心
陳舒儀心理師指出,許多父母認為必須控制孩子,否則他們會變壞或遭遇挫折,這種控制心態往往會導致雙方情緒內耗。她鼓勵父母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並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負責。詩人紀伯倫曾經有一句名言:「孩子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提醒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成長節奏。當孩子提出不同意見時,父母眼到耳到地專注聆聽孩子觀點,是親子溝通合作的第一步。
以指導行為而非批評個人為原則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解釋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反應。陳舒儀提醒,當父母認為孩子是故意不聽話時,容易產生生氣或焦慮的情緒。她呼籲父母應該避免這種「歸因偏差」,即不應先假設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挑釁,而是應考慮環境與情境因素。父母在生氣時先嘗試冷靜下來,讓自己有時間反思是否過度反應,再去解決問題。
另外,在具體的教養技巧上,父母在教導時應該專注於孩子的行為,而非對其人格進行指責。她舉例說明:「如果孩子在餐桌上打翻了牛奶,父母應該指導行為本身,而不是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例如說『你老是笨手笨腳的』這樣的話。」具體的行為指導不僅能幫助孩子改進錯誤,還能保持他們的自尊與動力。
高EQ爸媽的愛與尊重
「在親子關係中,沒有誰贏誰輸,只有『雙輸』或『雙贏』。如果在親子關係中爭論對錯,最終輸掉的是整個關係。」陳舒儀心理師強調,高EQ的父母應該愛孩子也愛自己,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在愛護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幫助孩子在情感和生活上健康成長。這樣,下一代不僅能擁有高EQ,還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信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