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成民眾因肥胖而容貌焦慮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肥胖不僅有健康危害風險,亦會影響情緒、交友與生活品質。網路調查顯示,近3成網友表達肥胖導致外貌焦慮,近5成自卑難過。醫師提醒,肥胖是「身心健康的隱憂」,民眾應正視風險,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達50.3%,社群數據分析公司QSearch近日公布2023年「肥胖輿情分析報告」,近3成網友表達肥胖導致外貌焦慮,近5成自卑難過,顯示肥胖影響情緒、交友與生活品質。

美容醫學醫師林昀嬃指出,報告顯示,約7成民眾會參考網友意見控制飲食及健身減重,甚至網購減重藥物。然而,台灣現有減重藥物皆為處方藥,自行使用若出現非預期狀況民眾難以自行排解,而模仿他人經驗減重也可能因不適合而效果不彰。

林昀嬃表示,肥胖是身心健康的隱憂,民眾應正視風險,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減重門診會透過「關鍵4步驟」,針對個人狀況與生活型態制定減重計畫,讓減重兼顧成效與健康。

1.了解個案日常作息、掌握身體狀況,從飲食、習慣、作息、壓力,全面評估肥胖原因,制定減重計畫;2.測量身體數值,避免僅關注體重,卻忽略具健康風險的內臟脂肪。

3.健康管理計畫,達到減重加減脂,針對腰圍以及內臟脂肪這類具健康疾病風險的減重需求,更需要全面以飲食、運動及藥物輔助。林昀嬃表示,飲食及運動減去內臟脂肪需要長期的習慣維持,的確不容易,因此門診中也會適時使用能降低內臟脂肪多於皮下脂肪、能減少脂肪吸收的的減重藥物,協助患者健康達標。

4.定期追蹤回診,測量體重、體脂率、腰圍是否改善,並滾動式調整減重目標與計畫,只要減輕原體重5%開始,就能降低共病風險,7~10%甚至能逆轉新陳代謝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