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強勢回歸,勢將衝擊現行國際體制

相較於較為著重外交事務的拜登,川普應會把重心放在國內問題,過往美方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的支持力道恐會削弱。(路透)

 

今年APEC峰會及G二十會議日前在秘魯及巴西舉行,雖然各有議題主軸,但都聚焦在將重返白宮的川普身上。他雖沒有出席,卻令各國領袖備感焦慮,因為川普對多邊機制的質疑、對全球暖化的消極,甚至對美國該如何肩負全球領導地位都有不同想法,因此他的回歸勢將對現行的全球經濟與國際關係帶來難以預估的衝擊。

我國APEC峰會特使林信義在返國記者會上表示,已代表政府捐贈一百萬美元資助人類安全、數位創新和婦女賦權等領域倡議,並承諾將協助其他經濟體的發展。隨團成員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說,她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兩人預期《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可望年底生效。對於台灣殷切期盼的CPTPP入會進度,楊珍妮也表示曾向與會各國代表傳達「台灣已經準備好」的能力與誠意。

雖然APEC宣言及G二十聲明都提到將加強多邊合作機制,共同致力於解決全球性問題,像是糧食安全、南北半球的發展差距及區域經貿整合等,不過這些都不會是川普最關切議題。反之,關稅、中國大陸及科技的3T,將會是他主政後的三大優先處理事項,誓言將掃盡盤據美國「政治沼澤」已久的舊勢力與既得利益者。

這正是台灣最應該擔憂的川普新局!川普初次就任總統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將美國退出CPTPP的前身TPP;然而,拜登也沒有重新加入,只是自行創設排除中國大陸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也沒邀請台灣。其次,拜登政府近年打造的「四方對話」(Quad)和美英澳(AUKUS)等安全架構的存廢,也攸關民主同盟對抗專制政體能否延續,對台灣的安全必然有重大影響。美日韓藉著APEC峰會之便,希望進一步將三國夥伴關係制度化,不也是擔憂川普會打破現有同盟機制?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評論將川普形容為G二十「房間裡的大象」,印證了各國對其孤立主義傾向和「讓美國再次偉大」路線的擔憂,因為他的不可預測性實在太高!從他人事任命到念茲在茲的關稅戰,新一波的美陸對抗戲碼即將上演,不僅北京小心應對,擔心受到牽連的各國也不敢掉以輕心。

相較於較為著重外交事務的拜登,川普應會把重心放在國內問題,過往美方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的支持力道恐會削弱,無論是CPTPP、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及國際民航組織等,都可能面臨全新挑戰。川普已陸續提名對中共強硬的瓦爾茲和盧比歐為國安顧問與國務卿,友台立場不會改變,但不一定必然有利於我國的國際參與。

台灣雖能倚賴這些友台官員的協助,卻不可誤判情勢,以為「抗陸就等於保台」,台灣的國際參與仍面臨不少國際結構性的障礙,包括聯合國體系的制約及各國遵循的「一中政策」。我們想拋開這些既有窠臼的束縛,但國際現實依然殘酷,縱使這些友台官員有意協助台灣突破中共對台封鎖,也必須優先考慮美國利益。

川普震盪即將來襲,賴政府不能墨守成規,以為只要延續「聯美抗陸」老調就能安然度過。美陸必然對抗,但台灣不見得獲利,所以如何避免大國競爭影響我國國際空間,才應是執政黨最應迫切處理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