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癌是台灣10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三冠癌王。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民眾加入「測一下肺怎樣」行動,提醒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篩檢、及早揪出肺癌,早期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醫師指出,第1A期肺癌5年存活率高達8成,但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半數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5年存活率剩不到1成。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經國際實證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
為宣導肺癌篩檢與精準治療的重要性,癌基會發起「測一下肺怎樣」行動,呼籲肺癌篩檢,定期追蹤,早期發現不肺力;基因檢測,揪出突變基因,肺更安心;精準治療,瞄準突變基因,對症下藥等。三個關鍵步驟精準打擊癌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提升存活率。
張基晟提醒,除了具補助資格的高風險族群外,也建議有早發肺癌家族史民眾若自身經濟許可,可提早將LDCT列入定期健檢項目。
此外,可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的肺癌主要指第1、2、3A期病人,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肺癌首選,目標是將腫瘤完全切除。台灣的肺腺癌病人約55~60%帶有EGFR基因突變,是導致病情復發及腦部遠端轉移的重要風險因子。臨床經驗,患者若有EGFR基因突變,惡化、轉移速度比一般患者來得快。
若術後確診為1B、2、3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首先建議患者先進行EGFR、ALK基因及PD-L1表現量檢測,以利醫師根據檢測結果制訂後續精準治療方案。
張基晟說明,根據臨床研究數據,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術後接受第3代標靶輔助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可降低73%疾病復發風險及76%腦轉移風險,延緩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