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群 圖/簡玲
《讓雨落在我的山海》是基隆在地詩人簡玲,獲得基隆市113年「文學創作出版補助徵選」的得獎作品。從事教職的她,寫小說,寫散文,也寫兒童文學,但近年來則致力於新詩創作,並持續繳出令人驚豔的成績,這也是她繼《雨中跳舞的斑馬》與《我殺了一隻長頸鹿》兩本散文詩集後,第一本以分行詩為主體的集結。
《讓雨落在我的山海》共分五輯,輯一「日光小鎮」是以她久居的暖暖為背景,逐一檢視周遭的所見所聞所感,起於〈我所安居的日光小鎮,暖暖〉,終於〈在多霧的谷地——影劇六村〉,在生活作息的熟悉環境裡,她以細膩的觀察與筆觸,展現出舉目所及的景況和興味。
金山寺晨鐘搖醒一座藏經閣
安德宮信仰的浪濤襲捲了老街
廢棄坑口一團孤寂灰燼
曾經點燃男人們星子般眼睛
峽谷林相參差
植滿古老而完整的一生
夜幕低垂時
水源地螢火明喻紅磚幫浦間
∣∣〈我所安居的日光小鎮,暖 暖〉
詩中提及的金山寺、安德宮、坑口、峽谷、水源地、幫浦間等,皆是暖暖的代表地標,但如何以最適當的方式處理這些熟悉的題材,並融入讀者可見可思可融的敘寫方式,正是地誌寫作的首要課題,簡玲在輯一的聚焦取捨,恰是如此匠心獨運的具體展現。
輯二「東岸到西岸」則以港區為中軸,分向左右巡視,包括和平島、八斗子火車站、八尺門、基隆嶼、碧砂漁港、西二碼頭、流浪頭、義重町、基一信陸橋、國門廣場等大小景點,都在作者的安排布置後逐一登臺。
太陽從義重町升起
碼頭搖搖擺擺,昭和搖搖擺擺
殖民者站在街道
誰的木屐嘎嘎作響
魚板屋和服店西點店情意交流
北境的街町明快著春天
黑白之間色彩混淆
伊的姓氏只在深夜湧出來
∣∣〈義重町的呼吸〉
這首詩是用回到日治(據)時代的角度檢視,曾經的過往不可能被改變,屈辱或榮光取決於個別心態的差異,相同的土地有不同的統治者來來去去,而走過的歷史留存下不同的紀錄,這些必然而然的點點滴滴,總是土地最真實的綿綿細語。
輯三「土地之歌」表達對區域商鋪的情感投注,不論是組詩〈舊城老街〉的盤點緬懷,或是〈雨港舊名〉的名稱檢索,以及中元與城隍的祭祀儀典,還有巴洛克建築,或是穿越十二生肖橋的田寮河,以及隱身巷內的百貨行、商店、書店、牛排館等,也都沒在簡玲的筆下缺席。
故鄉是隱形暗扣,安適一生
記憶是開開合合的拉鍊
綁上優雅蕾絲,永恆繫念
——〈鈕扣〉
此處雖只有短短三行,卻能將抽象的暗喻以具體的形象類比呈現,令讀者在「故鄉」和「鈕扣」的連結有所領悟,傳達了可隱可現的多層寓意。
至於輯四「群像」則轉向在地人物的刻劃省思,如孩子、甜點師傅、老理髮師、麵茶伯、老阿媽、菊花伯、老礦工、八堵車站事件受難者及遺孀等,其中以臺灣臺語(閩南語)的本色書寫,尤具個人意識的表現與實踐,及對母語書寫的思維及踐履。
天拄拄貓霧仔光,恬恬毋通吼
四界走傱,伊頭毛鬖鬖親像風e野 草
血色e車站喉滇,河水失聲目箍紅
著一陣幼囝沐沐泅,揣無伊身屍
密喌喌e基隆港目睭澹糊糊(〈阿媽 e頭毛〉)
本輯雖只有〈伊e胸坎覕著一炭空--砂肺e老礦工〉和〈阿媽e頭毛〉兩首用臺灣臺語的書寫作品,但前首達四十五行,後者也有三十一行,篇幅已達中篇規模,敘事企圖也頗明顯,且觀其遣詞用字的熟稔,也應非偶作之舉,是以其未來發展也是遠景可期。
壓卷輯五「雨的十二種面目」是十二首直接將「雨」嵌入題目,或是內容相關詩作總為一輯,前四首分行排列,後八首分段呈現,而不論在形式安排或內容鋪陳的方向,都是極為費心的計畫經營。其中〈雨中,尋找雞籠八景〉為規模最大的組詩,以「基隆八景」為子題,並取許桑梓七絕為前引,對比作者的兩段式現代散文詩,古今同呈,更見接續傳承的典範。
第七景:仙洞聽濤(今仙洞巖)
空留石洞隱仙蹤,髣福桃源一樣 同;
海國波濤長擾夢,聲聲入耳聽玲 瓏。
——許桑梓
潮聲這麼近,我們進入洞穴呼喚風化的流光,獨行於一線天聽海的寬綽,海蝕的穴壁留下一個佛手,迷霧中尋尋覓覓的仙人行蹤已然成謎。
把海踩碎,波浪捲走海的韻律,當聲音被偷走的時候,填海造港的耳朵渾沌不清,你在的世界,濤聲遠了,洞穴裡仍隱匿著海天。
詩的形式雖有古今之別,但對於鄉土民俗與地景人物的崇仰感懷,卻可以跨越時空的疆界而共感共榮。地誌詩必須「以地為本」,而結合縱向時間軸的延伸,以及對人事物景的刻劃,或抒情,或言志,或敘事,或贈答,都能有遼闊寬廣的自由面向。簡玲筆耕將近四十年,不但能文能詩能小說,也具備跨語書寫的技能和突破框架的勇氣。《讓雨落在我的山海》聲聲句句回應了哺育滋養的家鄉,這是真愛的共鳴,也是誠摯的歌詠,在山海之間,我們擁抱風雨,我們生活喜悲,靜心聆賞這樣的起伏歌詩,期待如此的多音交響。
(《讓雨落在我的山海》序文,遠景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