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粉碎性骨折 置換人工顳顎關節 開心進食

長庚團隊以3D模型定位,替換鈦金屬制人工顳顎關節,患者術後已恢復正常咀嚼功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24日指出,已成功進行多起3D模型定位之人工顳顎關節更換手術,34歲的葉先生5年前因嚴重車禍致雙側顳顎關節粉碎性骨折,造成下巴後縮且顏面變形,嘴巴無法張開進食,經長庚團隊手術後,已恢復正常咀嚼。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廖漢聰指出,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地區約有20%到25%的民眾患有顳顎關節障礙症候群,治療上通常是採物理、藥物治療及咬合板調整等保守治療,但部份嚴重者及外傷患者則需要靠手術矯正,預估每年約有50到70人必須進行手術。

葉先生指出,5年前騎機車上班途中,被高速逆向超車的轎車撞飛,造成左腿、髖骨、右臂及上下顎骨骨折,在昏迷中被送往林口長庚醫院急救,他是在肢體恢復後,才開始對顳顎關節進行手術。

廖漢聰表示,顳顎關節置換手術在國外已有20到30年歷史,過去的治療方式是使用自體肋骨移植,但有被吸收及無法預期功能的缺點,且手術上需要先開顎骨,確定需取用的肋骨長度後,再由胸取出肋骨,手術複雜且較無法掌握術後復原情況。

廖漢聰表示,目前已開發鈦合金關節,並結合3D模型定位,術前先電腦模擬規劃,以3D列印技術製作切割導引版、正顎手術導引版、咬合板及人工關節的擺放位置,再從病患耳前進行小範圍切開,去除損壞的顳顎關節部分,植入合適的顳顎關節植入物後完成修復。

廖漢聰表示,葉先生的手術是先切斷雙側下顎骨,替換人工關節後,再切開上顎骨調整位置以利牙齒咬合,手術必需非常精準,術後3個月病患臉部恢復對稱,開口功能達到4.5到5公分,並能正常咀嚼硬食物,術後5年追蹤,未見感染或關節排斥反應,傷口癒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