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泌素控血糖 減25%腎功能惡化

 

俗稱瘦瘦針之腸泌素,是注射在患者腹部皮下,可降血糖,並可穩定腎臟功能。
(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62歲張先生,在35歲時被診斷罹患糖尿病,40歲合併高血壓,腎功能也持續緩慢惡化,近年來到慢性腎病第4期,且合併周邊血管狹窄導致足部傷口出現。經使用腸泌素(瘦瘦針)控制血糖後,經半年治療腎臟功能穩定,腿部傷口也未復發,糖化血紅素更下降到7.5mg/dl,讓張先生的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

基隆長庚心臟科醫師陳天心表示,腸泌素是腸胃道分泌的荷爾蒙,也是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具控制血糖和減重作用的藥物,後來更被發現使用在糖尿病患身上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例如腦中風跟心肌梗塞,另外還可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尿蛋白,所以腸泌素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越來越重要。

陳天心指出,長庚資料庫總共8922位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人中,研究發現使用腸泌素可以減少25%的腎臟功能惡化,同時還可以減少26%因為血管阻塞引起的截肢或者手術,雖然罹患心肌梗塞跟腦中風沒有明顯減少,但是有使用腸泌素的病人族群死亡率減少29%。同時相較對照組仍然可以減少平均2公斤的體重與減少1.6mg/dl的糖化血紅素。

陳天心表示,全球糖尿病人口在2000年統計為1億5千萬人,至2017年時增加至4億2千5百萬人,預估至2045年將成長至6億2千9百萬人。糖尿病會造成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及新陳代謝疾病等。根據統計,國內糖尿病合併腎病在2022年已經上升到36萬多人。

陳天心提醒糖尿病患,平日應控制血糖,注意飲食和運動,若出現合併了慢性腎病症狀,可經醫師診療後使用腸泌素改善,腸泌素在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的病人合併使用時,可以保護肢體血管避免截肢,並且減少腎臟功能惡化跟死亡率,甚至在減重的效果也仍然存在,對病患而言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