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反讓病毒上身 疫發不可收拾

 為恭醫院精神醫療中心副院長黃照說明安心升抵抗力。(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頭份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發生,是一種典型突發壓力事件,極易打破自我內部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心理平衡,誘發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在這一特殊時期,保持心理健康就顯得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疫情期間,恐慌、焦慮、擔憂等負向情緒的持續存在,可能會使個體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毒有可乘之機。反過來,如果身體處於放鬆情緒平穩狀態,則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睡眠良好,促進身體機能的提升,構建起隔斷病毒的天然屏障。
 為恭精神醫療中心黃照副院長表示,心理健康有助於促進生活適應能力。疫情的發展打亂了日常生活秩序,使人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種種不適應。心理健康的個體傾向於採取積極靈活的策略,重新安排生活秩序,迅速建立與環境的動態平衡。每次重大的疫情,都是恐慌不安滋生的溫床。保持心理健康,有助於增強戰勝疫情的安全感、掌控感和自信心,有助於形成理性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面對難以預測的疫情,原本擔憂和恐懼是非常正常的。哪些情況可能加重焦慮情緒?了解自己,是守護心靈家園的第一步,及時調整自己,是維護心理健康的良方。
 心理敏感化的表現:
 如果在反復使用社交媒體(如:Line, FB等)和網路後,出現胸悶、頭暈、心裡難受、失眠、做噩夢等症狀,懷疑自己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許不是感染病毒,而是病於資訊超載。
 調整方法為:
 轉移注意力:放下手機,停止接觸社交媒體和遠離災難資訊,轉移注意力幹點輕鬆愉快的事情,如聊天、運動、做家務、聽音樂、打遊戲、陪伴孩子做作業、做手工等。
 定時定點查看資訊: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點了解資訊就好。時間不要超過1 個小時,不要安排在睡覺前。睡覺前滑手機至少有兩個可能的壞處:一則容易超時,二則導致失眠。
 身體敏感化的表現:
 有時僅是出現了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普通感冒常見症狀,卻因恐懼而不斷搜索新冠肺炎的相關資訊,越搜越覺得與自己的症狀類似、越感覺自己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其實是陷入認知的惡性循環,即負性看法會出現負性的情緒和行為,放大身體的不舒服感覺。
 調整方法為:
 說出自己的不適:如果有身體不適,懷疑自己患新冠肺炎而過分憂慮,可以先向家人或朋友訴說,請他們幫助客觀看待自己的情況,如具體出現症狀、及時檢測體溫、近期是否有接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