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醬油拌麵

 文:吳坤峰 圖:吳郭魚
 近年為節省開銷,常煮麵條裏腹,打發一餐。水煮麵條拌以清醬油,是兒時來自母親簡單美好的滋味,自認烹煮簡單,可應付料理。
 家裡廚房矮櫃上,內人會置放不時之需的充飢麵條,麵條有粗細有寬窄,有廟裡拜拜賜與的平安麵,也有大買場買來的潮牌麵條,各有各的脾胃與氣口。雖為清水煮麵,平時難得動鍋鏟、添油醋的我,自是拿不準,白身麵條下水後,何時麵心通透華麗轉身;或如何以冷熱交替的點水之法(煮水餃的技巧),擄獲透身又風騷帶勁的口感。
 第一次煮麵未多思忖,隨意取用渾厚的粗麵條,煮成皮熟心生。第二次改取刀削麵捲,麵身中央厚實外緣單薄,漸薄厚度,難度更高,這麵煮下來緣透央白。麵心未熟問題依舊,異想,將煮麵的鋼鍋換成沙鍋,利用沙鍋存熱能力,熱透麵條,以達麵條通透食用。只是這一來麵又過於熟爛。
 後來在矮櫃上翻到一包平安麵條,解決麵條過爛或內生的問題。這麵條是至嘉義新港奉天宮拜拜,添香油錢,廟裡服務人員給的白麵條,說吃平安。不過細看,這麵身粗細如線,應叫麵線才對。包裝上除了印著廟名,還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幾個粗體大字。翻至背面,印有烹煮時間說明與附圖,如明燈指引有了依靠,委實歡喜。三步驟﹕鍋水煮沸,下麵後以小火煮三至五分,關火撈麵。
 按圖索驥,煮一人的麵條。取小鍋,裝入鍋水三分(省瓦斯),水沸,解開一束麵條,如扇開展,將它入鍋水,麵條慢慢滑入沸水中。鍋壁上尚未入水的麵身怕熱焦了,手裡木筷,抓緊在鍋水中順時畫圈,大圓小圓,直至麵線完全落入水裡,轉上小火持續加熱,偶爾擾動麵條,使勻稱受熱,讓滾燙的水一步步,柔透麵條。
 瞧著麵線在滾水中,內外以圓孤之線,依序繞圈圈,始與未相遇,忽有一種風調雨順的圓滿平安之感。一如過年,廟裡為來祈福的人們準備可食的平安麵,在若大圓鐵盆裡傳達來年祝福與心意。
 很快,細麵已成柳身,微透可食,即使麵心未透也無需理會,麵身之熱會繼續流入,不一會兒就能熱透。細麵條煮來方便快速,少費心,是我這種不會煮麵之人的首選。
 麵條本無味,如何滿足口腹舌尖的挑剔,調出醬油拌麵好滋味?一瓶好的醬油則極為重要。把煮好的麵條撈入大碗公,淋上黑醬油。一定要用大碗公,待拌麵時,才能讓每根氤氳麵條有空間游晃,黑與白嬉鬧,玩得肆意開心,麵開心了,味均香郁,吃起來也會令人開心。
 怎樣才是一瓶好醬油?醬油的好滋味,要有風水與時間的鴻爪。現代工業化生產的醬油,似乎少了那些雪泥鴻爪。前幾次醬油拌麵,才體會速度時代追求高經濟效益的醬油,怎也嚐不到過往醬油美好的慢滋味。沒有慢思維的醬油,香氣薄情,滋味單一貧乏,鹹甜沉悶如化學元素表分子,只好另尋它物加味掩飾。
 想煮一碗好吃的醬油拌麵,如今變得不再那樣簡單與單純。